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在这里沉思

封面

作者:叶永烈著

页数:404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55289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房是作家创作的“大本营”,叶永烈从自己的书房“沉思斋”着笔,详细记录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红色三部曲”等经典著作的创作历程。思考历史,记录时代,从小书房见大世界。

◎围绕“沉思斋”,围绕写作,叶永烈记录下了有趣的事,有趣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这些鲜活的趣闻逸事行诸文字,是作者的财富,也是读者的幸事。

◎叶永烈喜好并擅长摄影,书中收录了他在数十年间拍摄的各种照片,有书房里的,有书房外的,有自己的,有别人的。他用定格的影像留住过往的珍贵瞬间,令人怀旧、感慨!

◎叶永烈有着“收藏癖”,从书籍,到书信,从老照片,到录影带,从正版书,到盗版书……他的书房,是家里最的房间,也是他私人的储物间、藏品室。书中分享了他的部分收藏品,令人大开眼界。

◎叶永烈一生经历丰富,可称传奇。数十载的创作生涯,叶永烈将其浓缩在一本书中,其中颇多个人感悟,可以为有志于读书、写作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或独坐书房埋头案首,或走出书房融入人群和社会,叶永烈有对历史的思考,有对当下的观察,有对未来的憧憬。思潮的激荡和社会的变迁,从作者的笔尖流淌而出,润物无声。

◎从琐碎繁杂中见精雕细刻;从个人小事中见时代大势;从平淡无奇中见波澜暗涌;从平凡感悟中见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 5 0 万字的“

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20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增订版)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采访记录。此外,还有《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出没风波里》《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共中央一支笔

— 胡乔木》《走近钱学森》等。新著为长篇小说《东方华尔街》和《海峡柔情》。

本书特色

书房是作家进行创作的“大本营”。《历史在这里沉思》探秘作家叶永烈的创作“大本营”。叶永烈的书房规模庞大,作为纪实文学作家,收藏了在采访中得到的大批珍贵档案、大量的名人书信、上千盘已经成为“绝响”的采访录音带,还保存了几十万张他自己拍摄的照片,并收藏了许多历史珍贵照片。正因为这样,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沉思斋”。

本书以叶永烈书房为中心,展现了作者读书、藏书、著书等的方方面面。既有作家即“坐

家”的慨叹,又有与时俱进、用新“文房四宝”武装书房的现代化实践,更有大量图书背后丰富生动的笔耕故事,与读者和被采访者传奇往来,还有对侵权盗版和冒名伪书的口诛笔伐。

《历史在这里沉思》不仅是作者书房的全方位扫描,也给读者在求知、写作、研究方面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目录

人在书房

风铃声声

“ 两个叶永烈”

书房旅行记

我原本没有书房

斗室中的书桌

在没有稿费的年月

突然分给我新房子

小小的“阳台书斋”

在“沉思斋”中沉思

荧屏上的“沉思斋”

“ 探囊取物”的奥秘

“ 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游泳池成了“游书池”

我被当成“鞋店老板”

书房的革命

我的特殊展品

新“文房四宝”

到电脑诞生地“朝圣”

小心翼翼捧回286 电脑

“ 恨不相逢少年时!”

电脑“时装”不断更新

在美国领略网络的魅力

“ 伊妹儿”带来的喜悦

“ 尽信网不如无网”

电子邮箱遭遇诈骗

“ 多才多艺”的电脑

网上的会客厅——博客

博客是一个人的杂志

数码相机成了我的最爱

书背后的故事

写诗“发烧友”

第一本书的故事

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我的命运与《十万个为什么》紧相连



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曲折历程

我写《傅雷画传》

长卷后面的小故事

为美国《世界日报》写专栏

在“9•11”发生时赶往纽约

出没风波里



科学家故事100 个》的故事

一百个问号之后

不倦的“驴友”

找到失散20 年的“孩子”

写作《双人伞》

细水长流

读万卷书

书的品格

最初的阅读

书是知识大厦的承重墙

巴顿将军帮了我儿子的忙

“ 不动笔墨不看书”

书海常客

书自邮购来

我的读书方法

学问要专

读书要杂

“ 有恒为成功之本”

淘书之乐乐淘淘

在美国“泡”图书馆

在台北图书馆里“温故”

相见恨晚电子书

“私家档案馆”

我的书房引起档案界的关注

“ 收藏自己”始于细心

我的主日记副日记

“ 绝版”的手稿库

西子湖畔寻回珍贵手稿

珍贵的名人书信库

长期积累的档案库

走进国民党党史馆

在“国史馆”查阅“特工之王”戴笠档案

追踪“两岸密使”曹聚仁档案

僻远的“国史馆”新店分馆

走访荣民总医院

盘点我的录音带仓库

多角度研究毛泽东

历史的拐点

探索“左”的误区

走访知识精英

数以万计的照片

用废胶片编成的新书

面对黑书潮

奇特的收藏品——盗版书

我注意到“路人”的文章

我在武汉“抓”盗版

书市惊现《杨钰莹红楼醉高官》

冒牌的“《叶永烈文集》”

冒名出版日益猖獗

通过媒体反击黑书潮

冒用叶永烈名义出版的伪书

尾声:聚光灯下的书房

媒体频频光临

令人感动的读者

担任“送书大使”

15 次成为全国书市的嘉宾

年年亮相于上海书展

台北两岸书展见闻

2016 年在北京推出《历史的绝笔》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在这里沉思》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