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学东渐浪潮激荡下的思想脉动-论汉语神学对中国个体主义哲学的影响

封面

作者:李跃红

页数:4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706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包括哲学思想在内的人类精神历史进程表明,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与自由,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富有现代特征的个体主义精神,无疑是古老的中国哲学应该关注和吸纳的。然而,个体主义思想本身,却始终存在个体与群体,自由与责任的内在冲突。本稿提出个体生命存在与自由的终极依托和伦理支点问题,并据此考察西学东渐中汉语神学对于中国个体主义精神兴起的影响,以期弥补以往西学东渐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对中国个体精神全面、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西学东渐特质和哲学与宗教中的人生内容,表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坚实学理依据。本稿说明儒家思想常将个体存在价值浸没于宗法基础上的群体当中,而欧洲宗教改革所凸显的个体主义精神,则成为西方个体生命哲学的来源。本稿重点分析晚清西教士由于各种原因,使西教中的个体主义精神与中国文化需要失之交臂;民初陈独秀则使其影响有所呈现;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期,当代汉语神学以其超教会性,学术性以及公共思想关怀诸特征,获得在公共学术与话语领域言说条件,从而较为有效地展示了西教中的个体主义精神资源,对中国当代思想和学术产生了影响。然而,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这一论题的述说并未完结。

本书特色

包括哲学思想在内的人类精神历史进程表明,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与自由,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富有现代特征的个体主义精神,无疑是古老的中国哲学应该关注和吸纳的。然而,个体主义思想本身,却始终存在个体与群体,自由与责任的内在冲突。本稿提出个体生命存在与自由的最终依托和伦理支点问题,并据此考察西学东渐中汉语神学对于中国个体主义精神兴起的影响,以期弥补以往西学东渐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对中国个体精神全面、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西学东渐特质和哲学与宗教中的人生内容,表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坚实学理依据。本稿说明儒家思想常将个体存在价值浸没于宗法基础上的群体当中,而欧洲宗教改革所凸显的个体主义精神,则成为西方个体生命哲学的来源。本稿重点分析晚清西教士由于各种原因,使西教中的个体主义精神与中国文化需要失之交臂;民初陈独秀则使其影响有所呈现;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初期,当代汉语神学以其超教会性,学术性以及公共思想关怀诸特征,获得在公共学术与话语领域言说条件,从而较为有效地展示了西教中的个体主义精神资源,对中国当代思想和学术产生了影响。然而,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这一论题的述说并未完结。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中国历史的全新阶段
第二节 终极关怀:哲学性问题中的生命底蕴
第三节 人生存在:宗教与哲学的重合之处
第四节 个体生命:现代哲学日渐凸显的论题
第五节 本书研究的论题、范围及基本概念

第一章 儒家思想与个体生命
第一节 儒家学说的生发点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根基
第三节 仁学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督新教中的个体本位论
第一节 希腊哲学
第二节 希伯来文明
第三节 《新约》时期
第四节 早期基督教
第五节 宗教改革与新教个人主义精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神学:清代后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清代后期西学东渐过程的内涵
一、西学“东来”与西学“吸纳
二、西学东来:文化一人生(宗教)在先
第二节 新教传教士:西学东渐的先锋与主力
一、早期来华传教士:西学东渐的先锋
二、早期传教士报刊:西学东渐的滥觞
三、基督新教传教士:西学东渐的主力
第三节 清代后期新教传教士相关背景简析
一、宗教改革原则:新教徒应当理解的精神
二、个人敬虔与觉醒:新教振兴与宣教高潮的基础
第四节 以往关于晚清传教状况的论述
一、两种宣教模式
二、输入其他西学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 全面输入西学:被动与主动
一、“被动”输入西学其他内容
二、“主动”输入各种西学内容
第六节 清代后期西学东渐中的汉语神学
一、清代后期汉语神学的普泛性与丰富性
二、清代后期汉语神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神学未能进入晚清哲学及其原因
第一节 晚清汉语神学未能进入中国哲学
一、概念辨析与例证选择
……
第五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中的汉语神学与中国哲学思想
第六章 陈独秀汉语神学及其哲学意义
第七章 赵紫宸等汉语神学的个体主义要素及特征
第八章 八十年代西学东渐与个体主义哲学
第九章 当代汉语神学与个体主义突破困境的努力
结语故 事尚未完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学东渐浪潮激荡下的思想脉动-论汉语神学对中国个体主义哲学的影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