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琦
页数:222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63941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汉语作品出版扶持专项丛书: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所记述与抒写的游记散文,叠加起来就是一部浩繁的广西风物志。潘琦是一个文化胜迹的追寻者。从他的文字里,看得见他风火般的行走,却又不失微观,清气飘溢。诚然,好的散文一定是足音的演奏,心灵的演唱。
作者简介
潘琦,1944年生,仫佬族,广西罗城人,毕业于中南民族学院。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历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现任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
本书特色
细心地读完潘琦这本散文,就会不难发现,这是他献给这个神奇美丽的故乡和乡亲的感恩诗篇,丰富而真切与地气连通。
目录
节选
故乡流淌这样一条河 当你走进仫佬山乡,在辙印碾出的山路颠簸数十里之后,会看见在山地上流出一条晶莹如带的小河流。这是一条极不起眼的小河,它没有狂野的性格,没有壮阔无涯的面容,没有浩气非凡的势头,它平静地蜿蜒在群山之中。三三两两的村寨沿小河两岸错落排列,四周是瓷盘上破碎的图案似的水田,水田过去便是山。 站在小河淌水旁,举目四望,远处是碧绿碧绿的山峦,大的、小的,像一条绿色巨蟒绵绵延延地毗连着。山下开放着五颜六色的山花,两岸是枝繁叶茂的柳树、翠竹,最茂密的要数相思树,它们的根虽扎在岸上,那枝枝干千却相互依缠着,仿佛在深情地拥抱。平稳得像面镜子似的河水,漂着白色的泡沫从相思树边悠悠流过,年年月月,不懈地尽着自己的使命,灌溉着垌垌良田,然后轻轻流向远方。河畔不远的山村,时而从那别具风格的新农舍里传出来的欢笑声和绵绵的山歌声,会令你仿佛走进一个世外桃源。 大自然的和谐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原始生态的平衡,而是人类如何平静、平等、平和地融进大自然之中,保护自然。你看,为了方便取水,用竹轮做的水车和用石板在河上架起的小栈桥;为了防止河水冲浸岸边造成水土流失,用石头砌起的石堤;还有为了照顾上下游用水做的水门闸。岸边柳枝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婀娜,白的、黄的、黑色的卵石,点缀于清澄的河水中,偶尔可见三五条游鱼摇头摆尾,嬉戏追逐……小河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野趣横生。人,能自觉融入这样生态的境地,沐浴清新的山风,你会心旷神怡,一声鸟之低鸣,一泓山河水的轻唱,都会使你感到人生有一种从容厚重的实在,生命有一种崇高明媚的灿烂。 沿河两岸居住着汉、壮、仫佬几个民族。千百年来,各族兄弟相处得很融洽,同饮一河水,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记得小时候,方圆十里八寨,无论是哪个民族过节,都相邀做客共庆共欢。我们仫佬族每年的依饭节、走坡节,汉族、壮族兄弟都远道赶来参加。各族姑娘和小伙子用汉语、仫佬语,一起对歌,这个时候,分不清你是哪个村,哪个民族。每每回忆起那种场景,我思绪里的小河,会淌过岁月的涟漪,有意无意地哼起那首不老的山歌:“天上星星跟月亮,地下葵花向太阳,各族人民跟着党,妈家孩子不离娘。” 这条曲曲流过村前的小河,是各族伙伴儿时经常戏水玩耍的地方。河水缓缓地流着,沿河几个村庄的小孩常在河水中唱啊,叫啊,讲壮话、汉话、仫佬话的都有,互相都能听得懂,直到谁发现西下的夕阳,惊呼一声“哎哟”,大家这才光着屁股,慌忙从河里爬出来,带着未尽的余兴,各自回村去了。河水荡漾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初春的小河,曾静静地写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有一年夏天,山乡遇到十年不遇的旱灾,久旱无雨,天气出奇地燥热,小河边的水草被晒得早就枯黄了。小河的水量骤然下降,下游壮族村的稻田干裂,成片成片的稻穗苍白无力地举着枯干的头颅。居住上游的仫佬族兄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果把水放到下游,自己的稻谷就受损失;如果把河水堵死,下游的稻谷就会旱死颗粒无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