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姝
页数:24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22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法律是否有性别?法律与现实中的性别结构是怎样的关系?法律参与建构了性别不平等还是服务于消除性别不平等这一目标?女性在法律中是否享有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本书从理论与文本两个方面展开对法律性别问题的论述。本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在将性别(gender)理论贯穿论证的过程中,完成法学与女性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术实践。
作者简介
马姝,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法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就读于湘潭大学(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0.10-20112)、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2013.9-2014.9)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性别与法律。著有《时代镜像中的性别之思》(2017)。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一 后现代女性主义辨析:价值与困境二 后现代之于女性主义法学:意义与反思
第二章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我国法学研究一 女性主义法学在我国二 中西方女性主义法学之比较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我国法学研究中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 法律主体的性别之辩一 法律主体性别问题的提出二 历史:女性在法律主体上的缺席三 未完成的人:西方哲人对女性的贬低四 超越男性主体: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方案
第四章 强奸法的批判与重构一 女性主义的强奸研究二 女性主义法学的强奸研究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对强奸法的批判四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对强奸法的重构
第五章 离婚条款的变迁与妇女解放 一 1950年《婚姻法》中的激进离婚自由原则与妇女解放二 1980年《婚姻法》离婚条款与妇女解放三 2001年之后的《婚姻法》离婚条款与妇女解放四 总结
第六章 援交者:社会治理中的他者 一 背景:从“禁”到“治”的话语演变 二 理论视角:权力一他者 三 援交女生:嵌入治理话语的“他者” 四 如何维护未成年女性的利益
第七章 嫖宿幼女罪取消之后的冷思考 一 法律在幼女性自主能力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二 法律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嫖宿幼女罪取消之后依然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比较视角下的我国同性恋婚姻权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走过的道路 三 同性恋在我国的境遇四 比较视角下我国同性恋婚姻权的思考方式
后记
第一章 研究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一 后现代女性主义辨析:价值与困境二 后现代之于女性主义法学:意义与反思
第二章 后现代女性主义与我国法学研究一 女性主义法学在我国二 中西方女性主义法学之比较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在我国法学研究中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 法律主体的性别之辩一 法律主体性别问题的提出二 历史:女性在法律主体上的缺席三 未完成的人:西方哲人对女性的贬低四 超越男性主体: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方案
第四章 强奸法的批判与重构一 女性主义的强奸研究二 女性主义法学的强奸研究三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对强奸法的批判四 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对强奸法的重构
第五章 离婚条款的变迁与妇女解放 一 1950年《婚姻法》中的激进离婚自由原则与妇女解放二 1980年《婚姻法》离婚条款与妇女解放三 2001年之后的《婚姻法》离婚条款与妇女解放四 总结
第六章 援交者:社会治理中的他者 一 背景:从“禁”到“治”的话语演变 二 理论视角:权力一他者 三 援交女生:嵌入治理话语的“他者” 四 如何维护未成年女性的利益
第七章 嫖宿幼女罪取消之后的冷思考 一 法律在幼女性自主能力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二 法律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嫖宿幼女罪取消之后依然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比较视角下的我国同性恋婚姻权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走过的道路 三 同性恋在我国的境遇四 比较视角下我国同性恋婚姻权的思考方式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