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经典全译本

封面

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 著,夏小正 译

页数:26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2010837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杰出的心理学名著,颠覆了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勒庞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深入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为众多常见而令人称奇的社会现象及群体行为开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即群体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繁荣,但群体心理与行为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著有《各民族演化的心理学规律》《战争心理学》《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等,其代表作《乌合之众》在世界各地备受赞誉,影响力深远而广泛,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特色

  v 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完全忠实于原版的经典译本

  v 深入剖析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为众多常见而令人称奇的社会现象及群体行为开创独特的观察视角

  v 揭开群体意识的深层奥义,帮助我们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群体意识之时,个体意志做出正确的选择

  v 心理学大师勒庞写给每个人的精神关怀之书,弗洛伊德、熊彼特、奥尔波特等学者大家诚挚推荐!

目录

导 论:群体心理特征

 第一卷 群体心理的普遍特征

第一章 群体的普遍特征?/?03

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 / 03

群体心理的共同特征 / 06

受无意识本能支配 / 09

个人责任感缺失 / 11

容易因情绪传染而从众 / 13

容易因接受暗示而从众 / 15

自我人格消失 / 18

一切文明的创造者都是群体 / 21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观和道德观?/?23

感情的傀儡,刺激因素的奴隶 / 23

群体感情与情绪极端化 / 28

冲动易变的群体 / 30

不能认知障碍的群体 / 32

极易接受暗示 / 35

极易相信谎言 / 41

没有真相的历史 / 46

情绪夸张而单纯 / 50

偏执、专横、保守 / 53

道德有两个极端 / 59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65

只接受简单明了的观念 / 65

只会用形象思考 / 71

形象最能刺激群体的想象力 / 73

群体永远需要宗教与偶像 / 79

 第二卷 群体的观点和信念

第一章 群体观点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89

群体的观点和信念的基础 / 89

种族因素 / 91

传统因素 / 93

时间因素 / 96

制度因素 / 99

教育因素 / 103

第二章 群体信仰和观点中的直接因素?/?113

五大直接因素 / 113

形象、词语和套话 / 115

幻觉——希望和幻想 / 121

真理传播的唯一手段 / 124

失效的逻辑定律 / 126

第三章 群体的从众与领袖的说服手法?/?131

偏执狂领袖 / 131

领袖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 / 141

声望 / 148

第四章 群体的信仰和观点的变化范围?/?163

信念究竟有多牢固 / 163

意见多变的群体 / 169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类型与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179

两大群体类别 / 179

异质性群体 / 181

异质性群体特征 / 183

同质性群体 / 185

第二章 犯罪群体?/?187

犯罪群体 / 187

群体的犯罪动机 / 189

群体的犯罪历史 / 191

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 / 193

第三章 刑事陪审团?/?197

陪审团群体的普遍特征 / 197

陪审团也是感情的奴隶 / 200

群体中的灵魂人物的作用 / 202

陪审制度的利弊 / 204

第四章 选民群体?/?207

如何说服选民群体 / 207

套话的力量 / 210

没有理性的选民群体 / 212

选举制度的必要性 / 215

选举结果与种族意识需求 / 217

第五章 议会?/?219

议会的基本特征 / 219

议而不决的议会 / 221

议会群体受声望支配 / 224

如何支配选民的情感 / 228

容易丧失自我意识的议会群体 / 232

议会制的必要性与弊端 / 235

 结语:文明的循环

民族与文明的诞生与繁荣 / 239

民族与文明的陨落 / 241

节选

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

  简单来说,当众多的人集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群体”。但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群体”还不能称之为群体,毕竟其中的每个人都还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识的纪律,这些人只是偶然性相聚而已,其实与每个人自己独处时没任何区别。

  群体,并非随便几个人就能构成所谓的群体,它是相对个体而言的。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通过相关方式而聚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所以,依据心理学的定义,诸多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而没有任何明确的共同目标的人群,只能看成一群在一起的人而已,万不能称之为群体。比如传统节日里的聚会、集会或者协作劳动的集体等。

  特定条件下,且也只有在这些条件下集聚成群的人,他们的心理才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点。此时他们的思想感情便聚焦于同一事物上,个人性格也随之消失。即便他们不再同处,但只要思想感情一致,那也算是同一个群体。在大家共同考虑相同的问题时,也就形成了一个群体。如国家大事,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激情触动。尽管诸多的民族和国民都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处——人数实在太多——但不管他们身在何处,彼此相距多远,他们都会关注同一件事,思想永远在一个频道,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很难准确地阐述群体心理,群体中,倘若构成群体的某个民族的人占群体比例有差异抑或其他组织结构差异,都会致使群体心理相去甚远。刺激因素的不同,群体心理也自然不同。即便是同类型刺激,也会因为刺激强度的差异,而导致不同的群体心理表现。

  可见,诸多因素的变化加大了对群体心理研究的障碍,实际上,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同样会出现这些问题。

  任何精神结构都有富含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然而环境突变更能突出地表现这种可能性。终生幸福不变的人,只存在于小说世界里。完全一致的环境,它可以塑造单一性的族群性格。这也就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曾经温和敦厚的法国国民沦落为残忍暴徒。

  很显然,环境的变动左右了他们性情的转变。环境正常时,民众安分守己,官员体贴民众;环境突变时,他们便会邪恶、残暴,更甚者骇人听闻。暴动得以平息,暴民便又惯性地恢复老实与温厚,大英雄拿破仑的那些俯首帖耳的恭顺臣民,曾经大多数都是残忍、无情的暴民。

  介于无法全面地研究那些强弱程度不同的组织群体,我们选择重点研究那些成熟群体——已经完全进入组织化阶段的群体,或者说心理群体。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看清楚群体演变的最终结果——无论最终变成什么模样——它肯定不会原地踏步,只有在这种已经出现组织倾向的群体中,才能更好地探知那些未知且莫测的特征。

  群体存在的心理特征中,有些特征同于个人,有些则是完全专属于群体,只能在群体中方能觉察到,这也正是我们探究的心理特征。

  一个心理群体最惊人的特点:群体中的成员,无论是谁,无论生活方式多么迥异,也无论什么职业、什么性别、什么智商,只要他们是同一个群体,就会拥有同一种情感取向——集体心理。

  退一万步讲,如果不在同一个群体,那么有些观念和感情,独立的个人是完全无法产生,即便产生,也不可能转化为行动。但是当个人成为群体成员的时候,我们会观察到他言行举止中不可思议的变化。

  群体心理的共同特征

  把完全不同的个人组织到一起,就会是一种全新的存在,而这种全新的存在与构成这种存在的任何个人都没有共同之处。当独立的个体成为群体成员之一时,他的情感、思维以及行动都会与单独行动的时候大有不同。

  心理群体是一个暂时组成的群体,成员的品质千差万别,当足够数量的不同个体聚集在一起,就好比诸多有机生物聚集后所形成的细胞一般,在它们组成一个新生命体时,其特征与构成自然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细胞组织。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对群体心理有一个错误的见解:一个群体的表现,是该群体构成要素的总和,或是它们的平均值。此观点显然不正确,它还缺乏统计学上的依据和相关例证。群体表现的实质就好比几种化学元素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一样,如酸碱化合,会生成全新的化学物质,也正是由于前后属性的不同,才使得它拥有新元素的基本属性。

  群体中的个人行为表现具有四个特点:

  一、自我人格的暂时消退;二、无意识本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三、情感和思想所受的种种影响转向同一个方向;四、暗示具有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证明群体中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孤立的个人并不困难,然而困难的是寻找原因。若想了解其中原因,就必须牢记现代心理学的真理:无意识本能不但存在于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智力活动中,它完全发挥着压倒性作用。有意识因素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因素相比较而言,始终是作用微妙。无论分析家和社会学家多么的细心和敏锐,他们所观察到的无意识动机,都不过是九牛一毛。

  群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都会被削弱,相应的作为个体的异质循环被同质化,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无意识品质,而正是这种无意识品质,它可以决定群体的智慧。

  我们追问,为什么群体不能完成高智力工作?这一切皆是由于群体那很普通的品质。倘若涉及大众利益的决策,大多只能依赖形形色色的专家和精明的领导者在会议中做出决定。总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即使是业内优秀专家的决定,也未必就差于那些蠢人的决策。

  专家无论如何高明,但凡受困于群体意识,也必然沦为平庸之辈,进而处理工作也只能庸碌而为。确实,群体品质的叠加源于愚蠢的叠加,毕竟真正的智慧早被集体无意识给淹没了。

  我们惯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强调大众在智力上的优势,事实说明,任何独立的个体都会比“群体”更聪明,而最不靠谱的也往往是大众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是指大众群体,那么“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就根本无法成立,倒是“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更值得人信赖。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就意味着越容易导致群体思维的错误;反之,就越不容易形成统一、正确的意念。更糟糕的是,这个正确的结论与推出此结论的原始论据产生了直接冲突。倘若群体中的个人把自己的愚蠢及平庸集中地表现出来,试问群体创造出的全新特征又该从何说起呢?这也是我们正要探讨的问题。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经典全译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