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教学技术性之研究

封面

作者:王良辉著

页数:24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39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技术与教学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学中一个非常紧迫的理论问题。本书把教学与技术的关系概念化为“教学的技术性”,并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证。“作为技术的教学”从本体论的视角提出了教学与技术的同一性,教学起源、教学手段与教学时空建构都是技术的结果;“使用技术的教学”则从过程轮的视角提出了教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教学中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工具的使用过程也建构了教师的身体;“为了技术的教学”则从目的论的角度提出了技术与教学亲密关系,在这里技术不再是教学手段而是教学的目的,从而建构了一个技术与教学关系的新维度。最后,从教学技术性的概念本书还对教学研究方法的变革、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的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作者简介

王良辉,博士,副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教师教育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智慧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主要的研究兴趣在于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第一最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一 教学技术化的时代话题二 技术主题的缺失对教学研究的制约三 教学论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要求四 学习科学的崛起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 教学技术性的已有研究二 “学媒论争”的启示三 技术与教学关系的相关研究四 小结第三节 研究主题与意义一 研究的主题二 研究的意义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一 研究的方法二 本书的思路
第一章 技术与教学:概念解析及其他第一节 理解技术一 技术概念的一般探讨二 技术与科学三 技术与实践四 技术是什么第二节 教学的概念一 教育与教学二 教学本质探讨的历史三 技术学视野的教学 第三节 教学技术性的初步探讨一 作为技术的教学二 使用工具的教学三 技术使用的教学后果
第二章 作为技术的教学第一节 教学为什么是技术一 从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谈起二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差异三 教学作为技术第二节 “教学作为技术”的合理性一 教学目的的技术起源二 教学手段与技术应用 三 教学时空的技术建构第三节 作为技术的教学的特点一 创造性二 具身性三 合目的性第四节 作为技术的教学的实现一 我的教学故事二 从问题出发三 以理论为假设四 个性化的判断五 为了更好的教学六 小结
第三章 使用技术的教学第一节 教学的技术史一 教育技术学对历史的探讨二 媒介环境学派的技术分期第二节 媒介与教学一 口语与教学二 文字与教学三 印刷术与教学四 电子媒介与教学五 信息技术与教学六 对媒介的理解第三节 身体与教学一 身体理论二 技术使用中的身体三 伊德的技术现象学四 “人—技术”视野的教学
第四章 为了技术的教学第一节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启示一 NETP1996:信息技术的黎明 二 NETP2000: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三 NETP2004:“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四 NETP2010:迈向21世纪的学习五 信息化即文化第二节 从教学手段到教学目的一 目的与手段二 教学的目的与手段三 技术性即人性第三节 技术作为教学的目的一 传承技术的教学二 发展技术的教学
第五章 教学的技术性与教学革新第一节 教学技术性与研究方法变革一 基于设计的研究二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技术本性三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教学研究创新第二节 教学技术性与课程理念的转变一 MOOC概述二 cMooc与xMooc 三 现代与后现代的课程理念四 走向后现代的课程理念第三节 教学技术性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一 翻转课堂概述二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三 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四 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五 走向一种“场线整合”的教学第四节 教学技术性与新科技的应用一 脑科学与教学二 大数据的教学应用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教学技术性的理论启示一 从效率到解放二 教学研究的技术转向三 用技术中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四 超越教学的科学与艺术之争第二节 展望一种技术视野的教学一 呼之欲出的教学临床学二 走向教学的工程学三 福祸难料的赛博格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教学技术性之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8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