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帅
页数:221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96016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人文精神为底蕴,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文化与时事评论集。其文如书名一般,藏理想于云端,寄温暖给人间。
作者简介
黄帅。1990年生人,评论作者。文学硕士,山东济南人。现为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编辑、评论员。曾在《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山东文学》《百家评论》《澳门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
相关资料
黄帅的评论以浓烈的人文情怀,潜入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的某些细节,呈现出当下现实和历史关联的宽阔景观。他以理想为天,以现实为地,在天地之间抒写思想与情怀。
——童明(木心作品的译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终身教授)
这是令人期待而欣喜的年轻人的书写。透过文字,给读者打开了一个富有激情而生动的新世界。
——冯雪梅(资深媒体人、《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读书,行路,阅文,阅人。黄帅以敏锐和执着一路勘问。藏理想于云端,取温暖在人间。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这是一部以人文精神为底蕴,闪耀着思想火花的文化与时事评论集。阳光的背后是风,风的背后是云,在理想的云端,有作者的深思与洞见。
——龚刚(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理想在云端,思考则在当下——黄帅的这本书谈经典文学,也谈三体现象和网红经济,每有会心,且常在时人激赏处有深切之拷问,而于时人指摘处表同情之理解,体现出一个青年学者优秀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的锋芒。
——马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家。黄帅作为90后一代批评家的代表,其文学批评和文化时评已经融汇了来自齐鲁大地的人文情怀、境外求学的精神视域和京城精神气息,又因与历史、经典、自我的精神对话,而将显现出“时代文化标本”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敏感而细腻,能够怀抱理想行走在现实之中,因此他的文字既有热情,亦不乏深度。不少人对黄帅兄的认知是“文艺青年”,其实他对文学的审视与解读,总能直击表象背后的社会存在与文化意识,并由此真挚表达自己的“怕和爱”。
——谷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
这里展示了一个文艺青年在犹疑、尝试与寻找的选择状态中的心路历程和生命感悟。理想虽在云端,但现实的道路已经呈现。
——石岸书(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年轻的作家在自己写下的上下文里发现了自己秉性的来源,就像水稻田唤起了风。
——陈云昊(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本书特色
90后作者的评论集,描述日常生活,并作出评论,不单是个人文集,更重要的是描述90后的一批年轻人怎样思考人生,看待世界,不仅是对个人的成长总结,也是对90后成长的反映。
目录
3 孤独的咏怀
8 失败的情欲
12 当代文学画廊里的小镇青年
15 历史的“补白者”王朔
23 《三体》之魅
33 浅谈几部中国当代文学史
40 新闻写作语言VS 论文写作语言
43 游子余光中
50 双子座川端康成
54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62 隐匿的历史与幽暗的先锋
69 半空火焰的最后一吻
75 从阿城成名作《棋王》看知青- 寻根文学转向
80 浪漫主义西潮东来
86 自我镜像里的文心
90 翡冷翠与佛罗伦萨
93 重读张承志《北方的河》
98 文学就是游入即将幻灭的梦境
第二辑
105 我用写作来抵抗逝去的岁月
107 所有的人生都是求仁得仁
110 从“人人广场”到“微信圈子”
113 丫鬟身,公主心
116 怎样理解“穿越者”王莽的心路历程
121 历史的断崖
124 失落的辉煌的谱系
128 上将潘凤之死
131 乌厄连的创世者
133 如何区分真情与矫情
第三辑
137 文学变局下的去芜存菁
141 知识分子的“忧郁症”
144 苏联时期的“潜在写作”
147 图绘现实与反噬启蒙
150 圣洁与罪愆
152 胡河清的孤独与惶惑
第四辑
157 中国年轻人失掉独立能力了吗
160 你的优渥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162 女生回乡创业关“北大”标签何事
164 别让天才少年毁于父母的疯狂
166 谣言想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168 学生“赶论文”不全是不爱学术
171 允许兼职兼薪,大学老师可以不再“哭穷”了吗
174 国民偶像的嬗变意味着什么
177 见义勇为的内涵不只是一纸凭证
179 上古大洪水之争为何能引爆舆论
182 “网红”直播与集体窥私心理
184 迎向知识付费时代的灵光
第五辑
189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192 先生走了,老板来了?
195 有创造力的青年不该“逃离北上广”?
197 比“地图炮”更可怕的是舆论暴力
200 别对名校硕博进中学教书大惊小怪
202 读名校,读的是什么?
205 网络语言为啥就不能进词典
207 为什么是这些话题引起众声喧哗
209 灾难记忆如何进入历史叙述
212 比“奥数热”更头疼的是背后的畸形竞争
214 大学评定助学金,不应该是“哭穷”“比惨”大会
217 “慢就业”的年轻人绝不是“垮掉的一代”
220 真正的“学霸”不会只靠成绩刷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