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封面

作者:秦宜

页数:455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223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方向性、根本性作用。本丛书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以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丛书在系统梳理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五个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论问题,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达到的学术水平,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丛书作者是活跃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本丛书集理论性和前沿性于一身,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学习、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以全新视角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共5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担任丛书总主编。本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当代境遇,为重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启了广阔的空间,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对于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展示了我国学者在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面达到的学术水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目录

导论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新特点
二、“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四、深化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对策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历史贡献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阶段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二、实现绝大多数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前提
五、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的统治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
一、中国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一、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争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三、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多维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三、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八章 社会主义改革的多层坟解读
一、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是一场革命
二、改革是体制机制的改进、改良和完善
三、改革是重建、重组和革新
四、全面深化各个层次的改革,避免改革中的“瞎折腾”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制度的多层含义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构成和层次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几点思考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性
二、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理论依据
三、概括提炼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依据
四、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方法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态
二、民主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形式
三、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
四、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实践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三、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一、准确理解“社会”“和谐”的含义
二、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征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
一、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改革必须依靠人民,改革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
四、改革必须正确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五、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两点启示

第十五章 大数据与社会主义的未来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二、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新时代
三、大数据为开辟社会主义未来创造了良好条件

结束语 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的先决条件
一、通过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壮大社会主义的整体实力
二、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续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7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