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古汉语助词研究

封面

作者:楚艳芳著

页数:31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011258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 首次系统、全面地对中古汉语助词进行研究,揭示中古汉语助词系统,它将为推进汉语史的相关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2. 清晰地展示了中古汉语助词系统。
3. 总结中古汉语助词的特点,发掘中古汉语助词的历史层次,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出中古汉语助词的本来面貌,更好地使其在汉语史中准确定位。
4. 深入挖掘每一个助词的来源、发展,以及用法特点等,并积极地做出一些理论方面的思考,比如虚词来源及演变规律、实词虚化等。
5. 做了很多理论方面的思考,比如语法化、语言接触、语言习得、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估推等等。

作者简介

  楚艳芳,女,1982年12月生,河北阳原人。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9月—2012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2014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出站。2014年至今,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中古汉语研究大致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汉语的研究。本书以中古时期的助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它们的产生、发展、演变,勾勒出了中古汉语助词系统的概貌,指出了中古汉语助词在汉语史中所处的历史地位,揭示了中古汉语助词的特点,总结了助词发展演变的动因和机制,探讨了词语演变的一些相关理论。

目录

说明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章 助词界说 第一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词类划分的依据 第三节 助词的划分依据及界定 第四节 助词与词缀及连词的关系 第五节 中古汉语助词的次类划分第二章 结构助词 第一节 之 第二节 其 第三节 者、所第三章 语气助词 第一节 句首语气助词 第二节 句中语气助词 第三节 句末语气助词 一 也 二 矣 三 乎/诸 四 邪/耶 五 与/欤 六 哉 七 焉 八 耳 九 尔 十 已 十一 夫 十二 兮 十三 为 十四 那 十五 不/否 十六 未 十七 非 十八 无 十九 而已 第四节 汉语正反问句的来源及发展第四章 表数助词 第一节 余、许、数、所 第二节 有 第三节 第第五章 列举助词 第一节 云、云云 第二节 等第六章 动态助词 第一节 中古时期新产生的动态助词——得 第二节 酝酿中的动态助词(一)——“完结”义动词与动态助词 第三节 酝酿中的动态助词(二)——着(着)第七章 事态助词 第一节 事态助词“来”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动词“来”的典型用法及特徵 第三节 事态助词“来”的来源及形成过程 第四节 小结第八章 尝试态助词 第一节 尝试态助词“看”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看”的用法及尝试态助词“看”形成的条件 第三节 尝试态助词“看”的用法及特点 第四节 小结第九章 中古汉语助词系统及特点 第一节 中古汉语助词系统 第二节 中古汉语助词的特点一一次类变动大第十章 理论探索 第一节 语言演变如何发生 第二节 语法化理论述评 第三节 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 第四节 共时与历时研究方面的思考 第五节 “估推”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六节 国外语言学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 中古汉语助词研究前景展望附录:中古汉语助词在十六部文献中的分布状况表徵引文献参考文献後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古汉语助词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7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