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辉著
页数:176页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2401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物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入, 引入了物联网的最新研究成果, 既有物联网的基础理论, 又有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和技术探究, 以及物联网的生活体验和发展建议。
目录
第一节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物联网的定义
第三节 物联网的特点与相关概念
第四节 物联网的演进路径
第五节 物联网的标准化组织
第六节 物联网的市场分析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 物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物联网与颠覆性技术创新
第二节 物联网对产业发展的促进
第三节 物联网与市场的升级
第四节 物联网与制造方式的工业革命
第三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一节 物联网的参考体系架构
第二节 物联网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
第四节 物联网的产业体系
第五节 物联网的资源体系
第六节 物联网的参考体系架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智能家庭
第一节 智能家庭简介
第二节 智能家庭实施方案
第三节 智能家庭用品
第四节 智能厨房
第五节 智能家庭技术
第六节 智能家庭与智能城市
第五章 智能医疗
第一节 智能医疗简介
第二节 智能医疗实施方案
第三节 智能医疗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第六章 智能物流
第一节 智能物流简介
第二节 智能物流实施方案
第三节 智能物流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促进智能物流建设的措施
第五节 智能物流的管理技术
第七章 智能电网
第一节 智能电网简介
第二节 我国智能电网
第三节 智能电网技术
第八章 工业物联网
第一节 工业物联网概述
第二节 工业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三节 工业物联网标准和关键技术
第四节 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工业4.0
第六节 工业物联网应用
第九章 智能交通
第一节 智能交通概述
第二节 智能交通系统平台架构
第三节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第四节 车联网
第十章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第一节 物联网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节选
《物联网发展与应用研究》: 第六节 物联网的市场分析及应用前景 物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提出并积极发展,但从发展进程来看,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渡过物联网热炒阶段,逐步进入理性发展期。各行各业对市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目前而言,已确定存在两个方面的要求——物联网市场的技术驱动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接下来就分别介绍这两个方面。 一、物联网市场的技术驱动 全球互联以及“智能物”联网的可行性导致了物联网的产生。不仅是新技术变得可用,使得人们能够实现物联网的互联,而且还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物联网的功能要求。 从物联网的技术成熟速度来看,即使技术可能会被使用,但由于一定的市场复杂性,最终的应用可能不是它最初的预想。随着对物联网潜力和显著影响的普遍共识,这些预测将会显示技术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如何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驱动者。 一些技术被看作物联网的驱动力,如低功耗设备、互联设备、计算和分布式处理能力、高级(智能和预测)传感器以及先进的执行器。 要满足物联网应用需求,物联网本身的技术需要具备下面一些特征: (1)易用性。易用性就是要求物联网系统要易于使用,易于构建,易于维护,易于重新调整。 ①即插即用。利益相关者要求能够轻松添加新的组件到物联网系统,来满足用户对物联网的要求。 ②自动服务配置。通过捕获、通信和处理“物”的数据来提供物联网服务,这些数据基于运营商发布或者用户自己订阅。自动服务可依赖于自动数据融合和数据的挖掘技术。一些“物”可配备执行器影响周围环境。 (2)数据管理。其包括以下内容: ①大数据。物联网中越来越多的数据被创建出来。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利用大量传感器和其他数据发生器得到数据,通过提供有效预测分析来管理和控制网络。 ②决策建模和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的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以及知识的评估和表示。 ③协同数据处理的通用格式。把物联网应用所收集到的数据融入已有数据里作为一个整体,以便于数据交换。物联网应用需要通用数据格式和应用编程接口(API),以便数据可以被存取,并根据需要结合使用。重点应放在语义互操作性上,因为句法的互操作性可以通过简单的翻译实现。 (3)云服务架构。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能够灵活地部署和使用物联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任何地方都能够连接到物联网系统;第二,只为使用的服务支付费用;第三,能够快速配置和废止系统。 (4)安全。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能够得到物联网系统不会被未经授权的实体用于恶意目的的保障。由于采用物联网构建的系统将实现各种目标,那么就需要不同的安全级别。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他们的个人和商业信息能够得到保密。 (5)基础设施。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能够使用基础设施,如有线、无线、封闭的网络或是连接的网络等。 (6)服务感知。物联网提供的服务一般是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物联网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知道存在于使用者周围的服务。当物联网服务提供给使用者时,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用户知道服务的存在,当然,这些方法必须符合相关法规。 (7)辅助功能和使用环境。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物联网系统能够满足个人的可访问性要求和所涉及的部门的应用需求。这种方法能够保证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的访问性和可使用性。应当意识到,用户的需求不仅是多样化的,而且它们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一个用户的需求可能会和另一个用户的需求发生冲突,甚至用户的需求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只有能够适应用户需求的方法才能为所有用户提供最佳的可用性。 (8)标准的聚合。物联网相关用户希望有一套大众化的标准来支持物联网的广泛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