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皓玥著
页数:33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807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煤炭依赖型区域如何监控并规避生态风险展开研究,旨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持和途径解析。研究过程较为准确地识别了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的压力源;明晰了该区域生态风险控制的目标;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实现了对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脆弱性状态的动态监控;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掘了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导控的制度及政策响应,设计出有效的生态风险规避路径。
作者简介
彭皓玥,1982年生,女,陕西杨凌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管理科学教学团队、资源与生态可持续研究团队、山西省资源转型调研团队等多个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科技创新与资源生态可持续研究,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国内外重点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得省部级奖项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煤炭依赖型区域如何监控并规避生态风险展开研究,旨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持和途径解析。研究过程较为准确地识别了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的压力源;明晰了该区域生态风险控制的目标;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实现了对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脆弱性状态的动态监控;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掘了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导控的制度及政策响应,设计出有效的生态风险规避路径。
目录
理论篇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基于煤炭依赖型区域的文献概述 1.2.2 基于生态风险稳定性的文献概述 1.2.3 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趋势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哲学与生态风险 2.1.1 文化与生态风险 2.1.2 价值与生态风险 2.1.3 正义与生态风险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生态风险 2.2.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生态风险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生态风险 2.2.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生态风险 2.3 本章小结态势篇第3章 国际资源约束型区域——情景间的纵向对话 3.1 德国鲁尔区——半个世纪的努力 3.1.1 历史中的鲁尔 3.1.2 今天的鲁尔 3.2 美国休斯敦区——高新技术的摇篮 3.2.1 三次工业浪潮中的休斯敦 3.2.2 转型中的休斯敦 3.3 日本北九州区——政府主导的产物 3.3.1 煤炭工业的退出 3.3.2 循环经济的萌芽 3.4 本章小结第4章 我国资源约束型区域——时空下的生态转型 4.1 自然资源约束的界定 4.1.1 自然资源分类与特征 4.1.2 熵和自然资源约束 4.2 我国石油约束型区域生态转型 4.2.1 大庆的多元转型 4.2.2 东营的空间优势 4.2.3 克拉玛依的境外拓展 4.3 我国煤炭约束型区域生态转型 4.3.1 鄂尔多斯模式的悲剧 4.3.2 大同循环经济的初见成效 4.3.3 兖州海外并购的惊艳 4.4 本章小结监控篇第5章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监控模型设计 5.1 生态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1.1 生态风险预警基本理论框架 5.1.2 常用预警方法 5.2 BP神经网络与生态风险预警 5.2.1 BP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5.2.2 BP神经网络的缺陷 5.2.3 神经网络生态风险预警 5.3 煤炭依赖型区域BP—SVM生态风险监控预警初探 5.3.1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与实现 5.3.2 BP-SVM生态风险监控预警模型的原理及模块 5.4 本章小结第6章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监控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6.1 经济资源现状描述 6.1.1 经济发展历史及产业布局 6.1.2 自然地理条件 6.1.3 资源环境现状 6.2 指标设计与数据收集 6.2.1 指标设计 6.2.2 数据收集 6.3 网络训练与模型验证 6.3.1 网络训练 6.3.2 模型验证 6.4 本章小结第7章 分析与结果 7.1 风险识别分析 7.1.1 甄别体系构建 7.1.2 风险等级确立 7.2 风险监控分析 7.2.1 生态风险预测 7.2.2 生态风险评级 7.3 结果及讨论 7.3.1 相关结果 7.3.2 进一步讨论 7.4 本章小结路径篇第8章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压力源识别 8.1 煤炭依赖型区域的承载力辨析 8.1.1 承载力的理论基础 8.1.2 可持续发展与承载力 8.1.3 生态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约束 8.2 压力源识别界面分析理论框架 8.2.1 界面及界面管理 8.2.2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压力源界面模型 8.3 识别验证及结果分析 8.3.1 识别验证 8.3.2 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第9章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事件特例解析 9.1 邻避危机概述 9.2 邻避危机实例说明 9.2.1 认知模型构建 9.2.2 多层级风险因子体系构建 9.2.3 社会简明认知图结论 9.3 邻避危机生态信任重塑 9.3.1 生态信任流失的诱导因素 9.3.2 公众生态信任重塑的实现路径 9.4 本章小结第10章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路径探讨 10.1 基于技术驱动的规避路径设计——生态位视角 10.1.1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本体思考 lO.1.2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模式选择 10.1.3 煤炭依赖型区域生态风险规避技术驱动的制度实现 10.2 基于公众参与的规避路径选择——扎根理论视角 10.2.1 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研究方法 10.2.2 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理论模型 10.2.3 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的实践路径 10.3 基于地方政府协同作用的规避路径探析——演化博弈视角 10.3.1 生态风险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理论构架与情景假设 10.3.2 生态风险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模型构建与博弈分析 10.3.3 生态风险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结论阐释与策略路径 10.4 本章小结第11章 结论与展望/252 11.1 研究结论 11.2 局限性及展望附录1 归一化数据插值结果附录2 MTALAB预测结果附录3 作者相关研究成果选登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