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儒学讲稿

封面

作者:周桂钿

页数:24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334761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周桂钿教授的儒学讲义,对儒学的开合发展、系统纲格与义理宗趣做了深入浅出的综述,对儒学忠与孝,儒学在当代社会中是否妨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违背社会文明等也做了深广详审的厘清。作者学术功力深厚,研究透彻,讲解起来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

周桂钿,男,1943 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1991 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曾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成果奖,教育部学术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等。主要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董学探微》、《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十五堂中国国学课》、《十五堂中国儒学课》等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从儒学历程、儒学关键词、儒学与当代社会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内涵以及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勾勒出了儒学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儒家关键词汇,在概念的解说中反思过去,在历史的梳理中展望未来。全书内容精当,集专业与通俗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中国儒学讲义。

目录

前 言 6

引言 儒学概况 1

一 儒·儒家·儒学 1

二 儒家经典 3

三 著名儒家代表及学派 4

四 儒学的基本精神 5

五 儒家重要遗址 6

六 关于孔子标准像 7

【上编】 儒学历程简述 9

第一讲 先秦儒家——孔子、孟子与荀子 9

一 孔子生平 9

二 孔子的贡献 9

三 孔子的影响 11

四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12

五 荀子的生平与思想 14

第二讲 秦朝焚书坑儒 18

一 先秦儒家独立精神 18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0

三 焚书坑儒 22

第三讲 汉朝独尊儒术 24

一 儒学创新,服务政治 24

二 从《史记》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27

三 从人才选用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29

第四讲 汉唐经学 31

一 经学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31

二 五经简介 31

三 汉代经学 33

四 唐代经学 36

第五讲 两宋理学 38

一 二程“天理” 38

二 朱熹理学 39

第六讲 宋明心学 45

一 陆九渊心学 46

二 阳明学 48

第七讲 传承革新与近代批判 51

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51

二 传承改革,综合创新 54

三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56

四 旧儒新潮,五四运动 58

【中编】 儒学关键词 61

第八讲 儒家谈孝 61

一 孝出于报答养育之恩 61

二 《孝经》的内容与孝的意义 61

三 对应原则与孝的误解 62

四 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65

五 现代的孝德分析评价 67

六 关于孝的两大争议 68

第九讲 儒家谈仁 70

一 孔子论仁 70

二 孟子仁政 71

三 董仲舒说仁 72

四 对内德治 75

五 治世以大德 78

六 对外德治 81

第十讲 儒家谈义 82

一 义与利 82

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3

三 讲义“功贤于耕织” 84

四 义者,宜也 86

第十一讲 儒家谈中 89

一 中 89

二 中庸 90

三 中和 92

第十二讲 儒家谈和 94

一 和而不同 94

二 团体内部:家和万事兴 95

三 国家内部:和谐 96

四 和为贵:和平共处 96

五 齐物我:人与自然的和谐 97

六 和谐与竞争 99

第十三讲 儒家谈礼 100

一 礼与乐 100

二 礼治与刑政 102

第十四讲 儒家谈德 103

一 重德轻才 104

二 唯才是举 106

三 无求备于一人 108

四 德才须分析 110

五 亲近来远 111

第十五讲 儒家谈教化 112

一 教化为治国大务 113

二 太学为教化本原 115

三 人性是教化的根据 116

四 儒术是教化的原则 118

五 儒术的主要内容 120

六 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120

七 教师 122

【下编】 儒学与当代社会 123

第十六讲 批判儒学以后的反思 123

一 儒学妨碍经济发展吗? 123

二 儒学妨碍科技进步吗? 125

三 儒学违背社会文明吗? 128

四 儒学是否过时了? 129

第十七讲 当代儒学与中国政治 131

一 儒学不是一阵风 131

二 儒学就像一江水 132

三 儒学滋润政治神经 134

第十八讲 儒学与人的和谐发展 141

一 经济上的调均思想 142

二 政治上的仁义原则 142

三 精神上的和谐观念 143

第十九讲 儒学现代化 147

一 什么是现代化 147

二 儒学已经现代化 149

三 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 150

四 新儒家——以徐复观为例 152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儒学讲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