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生机的薏蕴-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

封面

作者:王前

页数:357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759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融会中西机体哲学研究的思想成果基础上,从中国文化特有的“生机”概念入手,构建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观念体系,开展相应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研究,注重问题意识,面向现实生活,展现对各种类型机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本体论方面,系统地讨论了机体的本质特征、基本类型、结构与功能、生成与演化、遗传与变异、目的与反馈等问题,揭示了由于机体关系错位造成的各种现实问题的症结。在认识论方面,讨论了以机体为对象的认知器官、机体的现象与本质、机体认识活动的视域、机体认识中的直觉与逻辑、机体认识活动的真理性等问题,在解决涉身认知、机体现象学、直觉与逻辑关系等理论难题上开启了新思路。在方法论方面,讨论了机体分析的路径、机体关系的协调和机体活动中的实践智慧等问题,特别是在机体的网络、情境、状态、趋势分析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工具,对“道”与“辩证法”的关系也做了新的解读。在价值观方面,讨论了机体的价值、机体的评价、机体价值论视角的管理等问题,着重分析了机体真、善、美的统一,不同视角的机体评价和机体管理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机体哲学在解决价值观、伦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各种现实问题方面的作用。

本书特色

王前最的《生机的意蕴–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在融会中西机体哲学研究的思想成果基础上,从中国文化特有的“生机”概念入手,构建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观念体系,开展相应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研究,注重问题意识,面向现实生活,展现对各种类型机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目录

绪论第一节 何谓“机体”?何谓“生机”?第二节 机体哲学新形态的意义第三节 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一章 机体哲学发展的思想轨迹第一节 西方机体哲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一、目的论时期二、活力论时期三、过程论时期四、系统论时期第二节 中国机体哲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一、天命论时期二、天人感应时期三、元气说时期四、生命论时期
第二章 基于“生机”的本体论研究第一节 “生机”的本体论特征第二节 机体的其他本体论特征第三节 机体的基本类型一、生命机体二、人工机体三、社会机体四、精神机体五、各种类型机体的耦合第四节 机体的结构与功能一、机体中的关系二、机体的整体、部分与单子三、机体中的位置与秩序四、机体的功能第五节 机体的生成与演化一、机体的生成二、机体的生存态势三、机体的进化规律四、机体的退化与变质第六节 机体的遗传与变异一、机体遗传的机制二、机体变异的途径第七节 机体的目的与反馈一、机体的目的选择二、机体的反馈机制三、机体的自主性
第三章 面向“生机”的认识论研究第一节 机体认识的主体一、以机体为对象的认知器官二、“脑”“心”与“身”的互动三、感觉、知觉与体验第二节 机体认识的对象一、机体的“象”与“现象”二、“取象比类”与隐喻三、从生活直观到本质直观第三节 机体认识的视域一、对机体的宏观与微观把握二、视域的扩展与收缩三、视域的融合与转移第四节 机体认识的模型建构一、直觉模型与逻辑模型的关系二、直觉成果的逻辑追问三、逻辑起点的直觉选择第五节 机体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一、模型与真理二、过程与真理三、真理的解释与理解
第四章 利用“生机”的方法论研究第一节 机体分析的路径一、机体的网络分析二、机体的情境分析三、机体的状态分析四、机体的趋势分析第二节 机体关系的协调一、机体关系的体验型协调二、机体关系的规制型协调三、机体关系的复合型协调第三节 机体活动中的实践智慧一、“道”与辩证法的比较二、两种实践智慧的不同体现三、机体活动中实践智慧的运用四、对实践智慧的领悟与传授
第五章 权衡“生机”的价值论研究第一节 机体的价值一、机体的价值标准二、机体的道德判断三、机体真、善、美的统一第二节 机体的评价一、机体的社会评价二、机体的心理评价三、机体的历史评价第三节 机体的管理一、机体管理的基本原则二、机体管理的途径三、机体管理的模式四、机体管理的应用
结语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生机的薏蕴-中国文化背景的机体哲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6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