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春著
页数:172页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24670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内外有关新型工业化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理论进展、内涵、特征及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结合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经验,深入剖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并从科学发展观、内生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紧接着,理清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并且对国外主要工业国工业化模式进行归纳,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与模式构建提供现实基础。本书还构建了系统的基于综合赋权法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为了对我国特色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以把握其进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提出主观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并构建了一个包含目标层、3个准则、8个主题和34个指标四个层次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
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湖南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管理学博士。长期在乡、县、市、省党政部门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县域经济、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安全生产以及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先后在《人民日报》《决策探索》《系统工程》《新湘评论》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本书特色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本书正是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为主题,借鉴国内外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深入研究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与模式。本书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也将会给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工业化新模式。
目录
1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
12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现状
123相关文献研究评述
第2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
2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2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础
221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222内生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223制度经济增长理论
224演化经济理论
第3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
31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31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工业化探索
312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工业化初期探索(1949—1978年)
313中国工业化的调整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314中国工业化的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
32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和推进
33知识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机遇
331知识创新: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本
332技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与核心
333生产方式创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334资源配置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335市场创新:市场由国内转向全球
34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
341资源缺乏
342环境污染
343人口问题
344城乡收入差距
345信息科技水平低
346区域发展不平衡
347工业结构不合理
第4章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41英国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及新兴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42美国创新性工业模式
43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创新
44韩国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45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启示
451加强政府调控职能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方向保障
452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内在驱动力
453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关键与核心
454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
资本保证
455加大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第5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51我国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52设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原则
53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54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
541工业化进程与结构
542工业化质量
543工业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
55测度方法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
551测度方法的研究选择
552权重确定方法——综合赋权法
56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
第6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实证研究
61数据样本的收集
62指标权重的确定
63测度模型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631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005—2014年测度
632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测度
633基于聚类分析的各地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
水平实证分析
第7章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71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模式
72我国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721以“三大创新”驱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
722以“四个统筹”保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
第8章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政策建议
81深化动力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8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83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扩大技术要素内生性效应
84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路径的转变
85适应信息经济的要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86城乡统筹,坚持“三农”民生工程
87大力倡导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88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工业化发展差距
89提升对外贸易层次,着手内外部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