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志毅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5060153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丛书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有突出重点的事件,人物和作品,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不但可从艺术史中,欣赏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艺术品,领略一个又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风采,而且看到诞生这些伟大艺术品和艺术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哲学。 本书是普及性入门的书,但也很注重学术性。对第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稳妥的历史分期叙述中,不便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的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本丛书所面对的读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文教工作者以及作为非专业的干部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业余读物,也可以作为某些大专院校有关系科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一节 技术与艺术
第二节 环境与文化
第三节 礼仪与展示
第一部分 上古时期的建筑
第一章 原始建筑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原始建筑
第二节 原始民族与原始建筑
第三节 宗教礼仪与原始建筑
第二章 古代埃及与巴比伦建筑
第一节 古埃及建筑
第二节 巴比伦建筑
第三章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建筑
第一节 古代印度建筑
第二节 古代中国建筑
第四章 古代美洲建筑
第一节 玛雅建筑
第二节 托尔特克建筑
第三节 阿兹台克建筑
第四节 印加建筑
第五章 古希腊建筑
第一节 克诺索斯“迷宫”与王宫遗址
第二节 雅典卫城与神庙
第三节 希腊公共建筑
第四节 希腊建筑的风格
第六章 古罗马建筑
第一节 罗马神庙
第二节 罗马公共建筑
第三节 罗马花园与庭院
第四节 罗马建筑的风格
第二部分 中古时期的建筑
第一章 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建筑
第一节 早期基督建筑
第二节 基督教堂与罗马式建筑
第三节 拜占庭建筑
第二章 哥特式建筑
第一节 哥特式建筑的产生
第二节 法国哥特式教堂
第三节 英国哥特式建筑
第四节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第三章 中古印度与伊斯兰建筑
第四章 中古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
第三部分 近世建筑
第一章 文艺复兴建筑
第二章 古典主义建筑
第三章 巴洛克和罗可可建筑
第四章 中国明清建筑
第四部分 近现代建筑
第一章 近代建筑与新建筑
第二章 现代建筑
第三章 后现代建筑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建筑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
前言
绪论 建筑是什么?这是一个似乎人人都能回答的非常简单的问题。梁思成指出,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了解决他们生活上“住”的问题。“衣、食、住”自古是相提并论的,因为他们都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为了这需要,人类才不断和自然做斗争。正因为建筑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因此才显得重要。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而另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建筑是一种常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建筑中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同时,每一个人对于任何一座建筑都有权利和能力进行审美欣赏。在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审美欣赏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建筑还是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一种礼仪和一种展示。许多著名的建筑,之所以并不为我们所理解,因为它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建筑专门的知识和建筑历史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审美欣赏的能力和文化读解的能力。在这里,有一个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过程。第一节 技术与艺术 两千年前古罗马的学者马库斯·维特鲁威·波里奥(Marcus Vitruvins Pollio)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还应当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17世纪初,亨利·伍登(Herry Wotton)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原则基础上也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因为建筑的基本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建筑首先需要坚固。这是和一定的技术相联系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但是原始初民还是做出了最初的发明和创造。由于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结构方式是梁、柱和承重墙相结合。巴比伦由于气候炎热,一般房屋在土坯墙头排树干,铺芦苇,再拍一层土。中美洲和南美西岸的一些土著人,他们的窝棚很简陋,用树枝编壁,涂泥土、搭禾秸作两顶坡。而在印度,早期的竹子和茅草(棕榈和稻草作屋顶)建筑物虽然现已荡然无存,但在梵文写成的城市史中仍有关于竹,草结构建筑的记载。而后来最普遍的是采用石头。石头是埃及的主要自然资源,因而他们的建筑主要是采用石头来建造,如神庙和金字塔建筑。石头也是印度造寺庙的“神圣”材料:而在古代美洲人们早就用大量的石块来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和宗教建筑物了。在希腊、罗马,建筑可以说是一种石头的建筑,因为石头可以用来表现永恒。 印度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这些木材大多是从缅甸和西藏运来的软木和上等的麻栗木。穷人用的是生长在印度河谷的麻栗木,从山林里采伐后顺流漂下。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材作为材料。梁思成认为,木材”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采用的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古代有密茂的森林,有取之不尽的木材。”而李泽厚也说,“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成为中国一大特色,为什么似乎至今并无解答。”但是后来许多学者都试图对此做出解答。石头和木材是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而存在的,它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因此人类发明了砖。原始初民的建筑材料除了石头之外就是砖。在钢筋水泥预制构件出现前,砖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圣经》上说: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 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早期的砖是成形后晒干使用,后来才开始放进砖窑里烧制而成。古埃及和巴比伦最初用它来造房屋。到了罗马人那里,制砖的技术就非常高明了。中国古代也采用晒坯、版筑以及后来烧制成的砖、瓦等建造房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