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崇科著
页数:305页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60602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外国当代文化理论为基本框架对鲁迅的小说进行研究, 巧妙结合跨学科方法与文本细读法的研究方法, 力图考察鲁迅小说中不同层次的话语形构。全书由身体/空间、人生/实践、文化政治、越界萦绕、叙事营构、反思“新编”、比较细读七章组成。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年生于山东临沂,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5月19日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6月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11年年底转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2007—2008年曾赴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13年2—7月担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2—7月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等。独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唐山出版社2004年版)、《“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台湾秀威2014年版)、《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广州鲁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触摸鱼尾狮的激情与焦虑》(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文本心诠》(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
本书特色
《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以外国当代文化理论为基本框架对鲁迅的小说进行研究,巧妙结合跨学科方法与文本细读法的研究方法,借助法国思想大师福柯等人的话语理论重新解读鲁迅小说,力图找寻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和问题意识,并且考察鲁迅小说中不同层次的话语形构。全书由身体/空间、人生/实践、越界萦绕、叙事营构、反思“新编”、比较细读七章组成,不同章节板块之间则由话形构语这一关键词串联,采用跨学科的手法再现了鲁迅关注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令人耳目一新。
目录
绪论 话语形构与鲁迅小说 一、“鲁学”中的小说研究管窥 二、问题意识 三、要点巡礼第一章 身体/空间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 一、身体的局部哲学:以头发为中心 二、身体的话语转换:生理与精神的回环 三、身体的狂欢:超越的毁灭或尴尬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型”话语 一、现代性话语:含混与挫败 二、传统话语:潜流与脆弱 三、民间或反智话语:幽微与躁动 第三节 鲁迅小说中“月”的话语形构 一、希望的现代性与时间的辩证 二、“月”与病的纠葛 三、《奔月》的“月” 第四节 鲁迅小说中“路”的话语形构 一、话语轨迹:从“路”到“路”到“无路” 二、寻路、堵路:“路”话语的能效分析 三、叙事之路:前瞻、平铺与回望第二章 人生/实践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 一、书写儿童:在单纯与复杂之间 二、儿童视角:在介入与旁观之间 三、童真叙事:模拟的平淡与简单 四、认知转化:进化论与批判现实间的游移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中的青年话语 一、被打压的希望 二、內部分化中的权力话语 三、堕落的青春与鲁迅的认知转化 第三节 鲁迅小说中的婚恋话语 一、如何悲剧:婚恋话语的实践形态 二、现实、创伤与再现:成因探寻 第四节 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 一、传统形象: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 二、贱民的反弹:再现与消解 三、性别视角与贱民的话语权第三章 文化政治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 一、癫狂话语的简略谱系 二、鲁迅小说中癫狂话语的形构、作用与后果 三、“狂人”的位次:反传统的传统主义或进化论中的异形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中“吃”的话语形构 一、繁复的简单:维生范式 二、重叠与神合:吃/被吃的话语转换 三、延伸与升华:写在“吃”之外 第三节 鲁迅小说中的村镇政治话语 一、“时空体”形态:村镇政治再现 二、村镇政治隐喻及书写原因 三、村镇叙事:再现的政治 第四节 鲁迅小说中的丧葬话语 一、丧葬的嬗变一瞥及其鲁迅式影像 二、棺材中心:意义的繁复 三、作为丧葬的叙事结构第四章 越界萦绕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医学话语 一、从技术到精神:在中医与西医之间 二、疗救的无望:在国民劣根性与“立人”之间 三、医学话语叙事:在冷静与热烈之间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中的经济话语 一、经济话语的形态与功用:以钱为中心 二、话语交叉中的经济伦理 三、经济话语的叙事法则 第三节 鲁迅小说中的八卦话语 一、娱乐细描:狂欢与日常 二、流言政治:缩微与感伤 三、自反实践:警醒与正经第五章 叙事营构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中的环形营构 一、叙事策略:开合的张力 二、意义的环形:以《故事新编》为中心 三、环形营构中的意义生成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中的启蒙姿态与“自反”策略 一、孤独与反讽:知识分子的自反 二、怀旧与疏离:扎根土地的提炼 三、凝视的尴尬:看客再现的吊诡 第三节 鲁迅小说中的“小说性”话语 一、巴赫金的“小说性”理论 二、鲁迅的力量: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角色考察 三、狂欢: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第六章 反思“新编” 第一节 历史重写中的主体介入——以鲁迅、刘以鬯、陶然的“故事新编”为中心 一、理论综述:铺垫 二、鲁迅:“点染”历史 三、刘以鬯:“复活”历史 四、陶然:“断裂”历史 第二节走向狂欢——鲁迅《故事新编》新论 一、《故事新编》研究述略 二、狂欢化理论概述及其适用性 三、重读《故事新编》第七章 比较细读 第一节 “详细”的“永固”——论鲁迅生前身后对郁达夫的五次回访 一、日月同辉:当郁迭夫遇上了鲁迅 二、聚焦生前:回到历史现场 三、南洋“回访”:后继者遭遇崇拜者战友 . 第二节 “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肥皂》精读 一、肥皂主线:物质四铭的精神分析 二、肥皂谱系:中西文化位次的更迭 三、生成隐喻:潜行/交叉的技艺 第三节 为了反抗与也是反抗——鲁迅和阿尔志跋绥夫笔下人物性心理描写比较 一、关于阿氏及鲁迅视野中的阿氏 二、性心理描写之艺术比较与意义比较 三、鲁迅为何“反抗”阿氏的性心理描写结语附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75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