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兼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

封面

作者:李辽宁

页数:26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61863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来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从概念入手,对“非意识形态化”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梳理了“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渊源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性本质——去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话语进行了评析,重点分析了普世价值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和“军队国家化”思潮。本书以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的方式论述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新世纪以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依据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发展、加强高校管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公共外交、夯实网络阵地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作者简介

李辽宁,男,汉族。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版专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执政软权力研究》、《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研究》、《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等多部,主持《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事部、海南省社科联等各类课题10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为本科生、MPA、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当代社会思潮》、《公共管理伦理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作为海南省委宣讲团成员,多次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宣讲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为培训干部讲授《领导的科学与艺术》、等。2009年获得海南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2012年被评为海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计划”,2014年入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本书特色

李辽宁著的《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兼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围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来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从概念入手,对“非意识形态化”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梳理了“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渊源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性本质――去马克思主义。研完对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话语进行了评析,重点分析了普世价值思潮、公共知识分子思潮和“军队国家化”思潮。本书以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的方式论述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阐述了新世纪以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依据和实践探索。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科学发展、加强高校管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公共外交、夯实网络阵地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目录

第一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内涵分析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
四 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与互动
五 研究现状评析
六 研究内容
七 研究特色
第二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追溯
一 “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溯源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
三 去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本质
第三章 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DANG最当代表征
一 早期出场:“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 现实土壤:改革开放语境下的策略与辨析
三 多学科视角下“去政治化”话语评析
四 “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
五 “社会公器”?――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评析
六 “军队国家化”:警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新动向
七 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第四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侵蚀
一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消解”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消解
三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冲击
四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冲击
五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
第五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影响
一 调查方法与样本SHOU最选择
二 基本情况
三 基本结论
四 简要讨论
第六章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与实践探索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探索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第七章 化解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的重大举措
一 强化顶层设计,综合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二 坚持科学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基础
三 加强高校管理,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智库功能
五 强化公共外交,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打造国际话语权
六 夯实网络阵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结语:DANG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
一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
二 高度关注威胁我国ZHI名品牌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发展的路径SHOU最选择
附:机关干部、高校、科研机构人民群众关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兼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5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