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玉兰王太祥
页数:188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096480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然而,由于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棉花价格市场不稳,再加上传统的以“劳动资源”为主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使得棉花生产比较优势不断下降,农民植棉意愿不强,导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稳定差。与此同时,我国棉花需求市场又处于回暖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棉花进口对于中国棉花生产,尤其是中国纺织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国棉花产业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棉花资源进入了战略性短缺时期。根据农业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农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在种植面积和劳动力传统生产要素难以有效增长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棉花生产增长的根本出路依旧在于不断提高棉花生产技术进步。那么,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棉花生产增长的贡献力到底有多大?中国棉花技术进步源泉又是什么?其次,我国棉花生产要实现稳定甚至突破性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又是什么?最后,中国微观棉农技术选择方向与宏观技术进步趋向是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适时适度推进我国棉花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围绕这些问题,本书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产业地位,从技术进步视角为切入点,抓住中国棉花技术进步路径的差异性特性,探寻影响技术进步路径差异性的关键要素,从而为制定稳定和提高我国棉花供给能力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基于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在确定技术进步是中国棉花生产增长的动力源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中国棉花技术进步的源泉和识别技术进步趋向。接着,为了促进技术进步,从棉农技术采用行为和生产技术效率两个角度,识别影响中国棉花技术进步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棉花技术进步提高的路径选择。
本书特色
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种植面积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难以有效增长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棉花生产增长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提高棉花生产技术进步。由宋玉兰、王太祥最的《中国棉花技术进步及其效率研究——以新疆产区为中心》以技术进步视角为切入点,抓住中国棉花技术进步路径的差异性特性,探寻影响技术进步路径差异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稳定和促进中国棉花生产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并且前沿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棉花技术进步的关键要素,而技术效率损失严重是我国棉花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水平,首先在前沿技术进步方向上,要尽快推进我国棉花生产的轻简化和机械化。其次,要大力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效率。主要措施是要积最进行棉花生产经营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棉花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的组织化、高效化,加大棉花生产关联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棉花生产联合经营激励机制,降低棉花生产技术进入门槛成本,促进先进棉花生产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我国棉花前沿技术进步,提高棉花技术效率,最终推动我国棉花技术进步。
目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二节 理论分析框架第三节 文献综述回顾与述评
第三章 我国新疆棉花生产及其技术进步的概况第一节 全国棉花生产概况第二节 中国棉花主产区格局的变迁:新疆棉花地位突起第三节 我国棉花生产技术的发展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棉花技术进步的作用及其源泉分解第一节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第二节 估算结果与分析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要素报酬差异与中国棉花技术进步趋向第一节 中国棉花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变动特征第二节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第三节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先进棉花生产技术采用差异的影响因素第一节 技术采用差异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第二节 农户先进棉花生产技术采用的经济效应评估第三节 农户先进棉花生产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棉农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分析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第三节 估计结果与分析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二节 政策建议
附录新疆棉农生产与技术采用情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