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文明,任春英主编
页数:273页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51848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财政与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阐述财政与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财政部分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产生与发展、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的职能与作用等 ; 金融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基础知识、信用、利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等, 最后还阐述了财政与金融的宏观调控等问题。
作者简介
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专业。在校主讲《财政与金融》、《金融会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
目录
第一节 财政的概述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结构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第三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制度要素与分类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制
第四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国债制度
第三节 国债市场
第五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效益评价
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
第四节 转移性支出
第五节 政府采购制度
第六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国家决算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第七章 金融概论
第一节 金融概述
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三节 信用
第四节 利息和利息率
第八章 金融机构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
第三节 中央银行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
第九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需求
第三节 货币均衡
第四节 通货膨胀
第五节 通货紧缩
第十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第二节 国际收支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 国际结算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调控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节选
《财政与金融/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 一、国债的发行 (一)国债的发行条件 国债发行条件是指对国债发行本身诸方面所做的规定,即国债发行价格,发行利率,发行期限,国债发行额等因素的集合,国债发行条件的确定,至少应有利于财政筹资,用资计划的顺利实施,有利债务均衡合理分布,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并考虑投资者的可接受程度。 1.国债发行价格 国债发行价格,就是政府债券的出售价格或购买价格,政府债券的发行价格不一定就是票面值,它可以低于票面发行,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高于票面值发行,所以有一个发行的行市问题。按照国债发行价格与票面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三种发行价格。 (1)平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出售,认购者按国债票面值支付购金,政府按票面值取得收入,到期也按票面值还本。 政府债券按照票面值出售,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市场利率要与国债发行利率大体一致,如果市场利率高于国债利率,按票面值出售便无法找到认购人或承购人;市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按票面值出售,政府财政将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唯有市场利率与国债利率大体一致,国债既能顺利地发售出去,又不至于增加国库负担。 二是,政府的信用必须良好,唯有在政府信用良好的条件下,人们才会乐于按票面值认购,国债发行任务的完成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 (2)折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低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金,政府按这一折价取得收入,到期仍按票面值还本。 (3)溢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以超过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即认购者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支付购买金,政府按这一增价取得收入,到期则按票面值还本。 政府债券按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出售,只有在下述两种情况下才能办到。 一是,国债利息率高,高于市场利息率以致认购者有利可图。 二是,国债利率原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但当债券出售时,市场利率出现下降,以致政府有可能提高债券出售价格。 2.国债发行利率 国债的利息率,就是政府因举债所应支付的利息额与借入金额之间的比率,国债利率的确定要考虑发行的需要,也要兼顾偿还的可能,权衡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成本与收益。通常国债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参照金融市场利率,政府信用状况和社会资金供给量三种因素来确定。 (1)国债利率应参照金融市场的利率而决定。具体地说,金融市场利率高,国债利率必须相应提高;金融市场利率低,国债利率可相应降低。否则,如国债利率高于金融市场利率致使财政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2)国债利率也应按照政府信用的状况而决定。具体地说,政府信用良好,国债利率可相应较低,政府信用不佳,国债利率只能较高,否则不是会加重政府债息负担,就是会阻挡国债的顺利发行。 (3)国债利率还应根据社会资金供给量的大小而决定。说得具体一点,社会资金供给量充足,国债利率可相应下调;社会资金供给匮乏,国债利率便需相应上调。否则,有可能使国库承受不必要的利息支出,或使国债的发行不畅。 3.国债发行期限 国债期限是指从国债发行日到偿清本息日止的这段时间。按偿还期长短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确定发行哪种期限的国债,要受到政府对资金的需求时间长短、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认购者的取向、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国债期限的确定要有利于改变其偿债结构,降低举债成本,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压力。期限长短的确定,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1)国家每年的偿债能力。国债一旦发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债偿还数额是作为到期年度的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列入该年的支出预算,从正常财政收入之外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而国债每年都在发行,每年也都有到期的债券须要还本付息,所以就要避免偿债高峰年的出现,制定合理的期限,使国家每年都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偿债能力,确保国家信用。因此,每年发行国债,首先就要考虑已发行而还未兑付的债券,再应预测未来的财政收支情况,使长期、中期、短期的债券有机地相互依存,保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 (2)购买者的收益。国债的期限长短和购买者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购买者付出资金后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候收回本金。为了维护购买者的利益,保持国债的良好信誉,一般是利率较低的债券,期限较短;利率较高的债券,期限较长。不然,如果期限长短与购买者收益高低搭配不合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购买者将会蒙受经济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