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和平著
页数:796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751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研究设计历史入手, 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思潮, 对中国古代包装的功能、材料运用、造型元素与装饰艺术进行全面、准确的文化阐释, 以掌握古代各区域、各时期、各民族包装的特征, 解决人类造物史上一系列有关包装实践活动发展演变的问题, 勾勒与构建了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发展史的线索和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朱和平,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出版专著15部。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包装设计,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包装作品,现代作为传统的一种延续,包装在传统意义上必须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既源于传统,又是对传统的一种扬弃,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包装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朱和平著的《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精)》讲述了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发展中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物化的社会形态,包装作为一种人类的造物活动,是被物化的社会文化载体之一,呈现出另样的历史风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包装概念及其演变 第二节 包装艺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演进对包装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包装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包装艺术史研究的现状及意义第二章 史前包装考述 第一节 包装的起源 第二节 设计艺术第一次飞跃对包装艺术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考古出土史前包装实物及其文化阐释 第四节 史前包装艺术的特征、意义及发展缓慢原因探析第三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奴隶制经济形态下的包装艺术 第二节 设计艺术第二次飞跃对包装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考古出土所见夏商西周时期的包装实物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政治、经济和文化多元化格局对包装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买椟还珠”与包装的畸形发展 第三节 以漆器为特色的包装艺术 第四节 青铜材质包装容器包装功能的回归与新的艺术形式 第五节 其他包装形态的缓慢发展第五章 大一统的秦汉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秦汉统治政策及主流经济思想对包装的影响 第二节 包装范畴的进一步扩大及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漆制包装的盛行及其原因 第四节 边疆地区包装的发展及风格特征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历史特征及其与包装的关系 第二节 瓷器的正式烧制对包装的意义 第三节 佛教和外来艺术对包装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包装艺术对西域地区和国外的影响第七章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设计艺术第三次飞跃对包装的影响 第二节 隋唐五代经济的繁荣与包装的发展 第三节 宫廷包装与民间包装的分野及宗教包装的崛起 第四节 民族地区包装的发展及表现第八章 两宋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品包装的大量出现 第二节 包装装潢的商品性及风格特征 第三节 瓷质包装容器的发展与纸包装的大量运用 第四节 考古所见其他材质包装和绘画作品中所见两宋包装第九章 辽、金和西夏政权下的包装 第一节 辽、金和西夏政权的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 第二节 辽国包装 第三节 金国包装 第四节 西夏国包装第十章 元代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对包装的影响 第二节 元代包装艺术 第三节 元代包装艺术的特征第十一章 明清时期的包装 第一节 中国古代包装发展集大成时期 第二节 明清宫廷包装 第三节 明清民间包装 第四节 明清时期少数民族的包装附录 图片资料来源一览表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