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峰等著
页数:244页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72210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当前最为前沿的一些影视器材进行介绍, 并率先采用二维码扫描观影技术, 便于读者随时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学习观摩相关影视作品的视频范例。与此同时, 还增设了“场面调度”一章内容, 除了在PC端可以下载使用外, 用户可以在移动端随时学习。
作者简介
刘峰,男,1973年1月出生,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专任教师。中国摄像协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中国高教学会会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摄影)考评员。兼任北京中外摄友联盟信息技术交流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全球影人联盟教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从事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先后编撰出版《摄影艺术概论》、《电视摄像艺术》(国际注册摄像师考试指定用书)、《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国际注册剪辑师考试指定用书)、《影视艺术通论》(国际注册摄影师、摄像师理论考试指定用书)等著作多部。主持重大规划课题、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多项,拍摄高清电视片《炮兵元帅朱瑞》一部(共60集)。先后在《中国高等教育》《传媒》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全国各级媒体发表新闻、影视、文学等作品5600余篇(部、幅)。学术论文多次在中国传媒年会、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等征文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指导大学生创作的影视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吴洪兴,男,1957年5月出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文学与传播系新闻专业负责人。长期担任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及影视制作实践活动。编导制作了数十部电视片以及技术推广片,并有多部在央视二套和七套播出,曾荣获第九届“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科教类铜奖。先后编导制作了《世纪风采》《世纪礼赞》《走向辉煌》《天堂学府》等多部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了《国学大师钱仲联》和《潘君骅》等院士风采系列的人物专题片。合著有《数字影视后期制作》一部。 李振字,男,1982年9月出生,四川南充人。中国摄像协会副会长、国家高级摄像师,长期从事电视摄像、航空摄影、非线性编辑制作、影视教学等工作。工作10多年间,编导制作了数十部电视片以及城市宣传片,拍摄制作了五百余部电视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曾先后荣获全国电视军事节目一等奖(新闻类),全军后勤等题类声像作品特别奖、一等奖。先后拍摄制作了《毛泽东重庆谈判》《玉兰花开的日子》《三军联勤战震灾》《守望玉树》《鸟瞰都市》《鸟瞰新农村》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导制作了《大爱的源泉》《特殊的生命线》《废墟上托举的希望》等电视纪录片,合著有《影视艺术通论》等著作多部。 许爱国,男,1959年4月出生,河北省石家庄人。现任中国摄像协会副会长兼石家庄分会会长、河北顺直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是中国摄像艺术专家、中国文化产业著名职业经理人及企业家曾任河北省政协主编的《河北近现代历史人物辞典》编委兼外联部长、河北省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深圳易特科集团副总裁等职,参编、合著《河北近现代历史人物辞典》《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电视摄像艺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影视艺术通论》等多部著作。曾任数字电影《走向梦想的日子》《返乡》以及电视剧《新乐乡村故事》等多部影视剧出品人。多部影视剧获全国大奖。
目录
第一节 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电视媒体的前景和走向
第四节 影视艺术的传播特性
第五节 电视传像及其基本原理
第二章 电视摄像器材
第一节 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组成与类别
第二节 电视摄像机的镜头与光圈
第三节 电视摄像机的常用附件
第四节 电视摄像机的选购与维护
第三章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敏锐的政治素质
第二节 扎实的专业素质
第四章 电视摄像的用光与曝光控制
第一节 电视摄像用光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自然光条件下的拍摄
第三节 人工光条件下的拍摄
第四节 曝光控制的实际操作
第五章 电视摄像画面构成
第一节 电视摄像画面的基本构成
第二节 电视摄像画面结构的实体元素
第三节 电视摄像㈣面结构的特殊元素
第六章 电视摄像构图
第一节 电视摄像构冈的特点
第二节 电视㈣面构图的美学基础
第三节 电视摄像画面的构图形态
第四节 电视摄像画面的构图元素
第五节 电视画面构图的要求与技巧
第七章 电视摄像的声音语言
第一节 电视摄像声音语言的性质与种类
第二节 电视摄像声音的功能及设计
第八章 电视摄像画面拍摄
第一节 电视摄像的白平衡调节
第二节 电视摄像画面的色彩控制
第三节 电视摄像的拍摄机位与角度
第四节 同定电视画面拍摄
第五节 运动电视画面拍摄
第九章 电视摄像场面调度
第一节 场面调度的概念
第二节 电视场面调度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节 电视场面调度范例解析
第十章 电视节目的拍摄与制作
第一节 电视新闻的拍摄制作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与创作
第三节 电视剧的拍摄与创作
第四节 音乐电视的拍摄与创作
第五节 电视广告的拍摄与创作
第六节 电视科普节目的拍摄与创作
第十一章 电视作品的主题与结构
第一节 电视摄像作品主题的作用与体现
第二节 电视摄像作品的结构把握
第十二章 电视演播室系统
第一节 演播室场景的特点及类型
第二节 演播室场景的设计
第三节 虚拟演播室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第十三章 影视作品创作
第一节 影视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影视剧本的写作
第三节 影视剧组人员的构成与分工
第四节 优秀影视艺术作品创作及鉴赏标准
附录 影视类相关知名网站推荐
参考文献
节选
《电视摄像》: 电视艺术是将时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在时空的处理上,能够步人时空的“自由王国”。它为电视艺术表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美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创作天地,对于电视摄像师来说,可以根据其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运用镜头的自由摇移、画面的分割组合,大大扩展观众的视听空间,给观众带来一种多时空的独特审美感受。一部电视作品,往往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美的交叉综合的体现。新闻的纪实性、广播的时效性、戏剧的情节性、电影的综合性、小说的叙事性、诗歌的抒情性、散文的自由性,乃至曲艺的诙谐性、时装的华丽性、武术的惊险性,均可通过相应的电视作品进行体现。 提高电视摄像师的艺术素质就是要加强电视艺术美学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并将它融入电视摄像创作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影视创作的审美能力。电视艺术体现r鲜明的技术美,书法家用毛笔、钢笔从事创作,油画家以油墨、画笔来从事创作,而电视摄像师则是利用电子技术来从事电视艺术创作。冈此,电视摄像师应刻苦钻研电视摄像技术,充分运用电子技术,使自己的作品产生美感。 (2)提高电视画面的美学效果。画面美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客观的审美对象存在、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电视摄像师这个审美主体来说,必须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断加强自身审美意识,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需求,正确处理画面美与构成美的相互关系,调动画面构图的光、影、色等多种元素,使画面美得到合理的展现,给观众和审美主体留下思考的空间。 (3)加强电视音响效果的审美能力。声音是电视艺术不可或缺的视听因素。电视的视听效果,既离不开画面,也离不开声音.,对于电视摄像师来说,须掌握一定的音响美学知识,才能在拍摄过程中辨别哪些音响效果是好的,哪些是应该去掉的,哪些是可以进行填补、剪辑的。尤其是在声画同步的过程中,摄像师切实考虑好同期录音是十分重要的。 (4)掌握电视符号的语言规律。符号是人类借以替代其他事物或含义的简便形式,它构成了某种概念或意识的相对应的物质载体。电视符号语言,是指屏幕上直接展现的图像和声音构成的符号,以及由这一符号所显示的意义。电视摄像师只有正确使用电视语言符号,掌握它的语言规律,才能使电视画面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价值。 (5)提升电视结构美学的设计水平。一部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就像一座结构精美、气势恢宏的建筑物,而任何一座建筑物的构建,不仅要有坚实的建筑材料的基础,还要有独特的结构框架。电视艺术作品也有其独特的结构,主要表现在作品内在的布局、时空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作为电视艺术作品的主创人员,必须懂得其结构布局,才能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像素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