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海峰,胡宏伟主编
页数:618页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22736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刘海峰、胡宏伟主编的《科举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为2014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收48篇论文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的科举学研究者。论文主要围绕科举考试的历史借鉴、断代科举、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地理展开研究,并涉及科举学理论、域外科举、贡院、武举以及其他科举专题研究,充分体现出科举学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作者简介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等。胡宏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1998年创立广东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任科大讯飞公司广东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书特色
刘海峰、胡宏伟主编的《科举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为2014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收48篇论文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的科举学研究者。论文主要围绕科举考试的历史借鉴、断代科举、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地理展开研究,并涉及科举学理论、域外科举、贡院、武举以及其他科举专题研究,充分体现出科举学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目录
科举选才文化对我国考试招生机构专业化建设的启思
弱势群体的高考公平诉求——兼论科举公平之启思
论科举制度的变迁及重新认识
科举地名的社会价值及其当代利用——以南京地名为例
论明代民族地区乡试考宫特点及其高考借鉴意义
用好科举改革这根指挥棒——晚清广东教育家的科举改革观
“眼光向下”:科举民俗研究的价值、方法与目标
史论与史料之魂——科举博物馆学刍议
观今宜鉴古——《千年科举》系列专题片工作小结
论唐代士人的科举心态与考试崇拜
唐代李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宋代的州府贡院与贡院记
宋初状元初始职任考
科举家族与地域网络——以曾安强与周必大为中心的个案解析
辽代进士释褐后的初授官职与迁转
元代科举的“冒籍”
试论元代福建科举的暂时低落及其客观因素
外帘的干预:明代中期各省乡试与思想史
明代进士家族相关问题考论
明代安福地区的《春秋》学——科举传统中的学问谱系
明代建文庚辰科鼎甲殿试对策析论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以晚明职业出版人群体的形成为中心
清代会试中额与登科进士人数之关系
清代保障乡试中额的原则及措施给予的启示
科举制与中央机关——以清末《户部同官录》八旗官员为中心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新进士培养方式探讨
清代科举考试的题目成式
论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的影响
清代进士题名碑录籍贯四级著录释疑
清代河南进士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清代广东贡院与乡试的特点
清代顺天乡试举人的家庭出身研究
清代江苏举人解额与中额的统计与分析
贵州青岩赵状元故居纪念馆藏“诰命”辨疑——兼论清代诰敕颁授典制
仕途的平顺与坎坷:赵吉土的个案
废科举兴学堂与科举宾兴的存废
中国科举史上的“武举”制度刍议
清代武科举童试制度探析
朝鲜前期的别试
明清小说中的家族与科举
金圣叹评选《小题才子书》所体现之时文观探析
戊午科场案与清代法制
论清代科举士人的考试压力与日常生活
近代科举“污名化”现象研究——以甲午战争前后的科举评价为中心
论地方科举文献的类型、价值及使用——以现存的明代福建科举文献为例
宫崎史学与科举评价——以《科举史》为中心
澄清对何炳棣著《明清社会史论》的评价
论“民国三潮”中科举经历知识分子批判思想的矛盾心态
鉴古足佐明今察今亦裨识古——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弱势群体的高考公平诉求——兼论科举公平之启思
论科举制度的变迁及重新认识
科举地名的社会价值及其当代利用——以南京地名为例
论明代民族地区乡试考宫特点及其高考借鉴意义
用好科举改革这根指挥棒——晚清广东教育家的科举改革观
“眼光向下”:科举民俗研究的价值、方法与目标
史论与史料之魂——科举博物馆学刍议
观今宜鉴古——《千年科举》系列专题片工作小结
论唐代士人的科举心态与考试崇拜
唐代李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宋代的州府贡院与贡院记
宋初状元初始职任考
科举家族与地域网络——以曾安强与周必大为中心的个案解析
辽代进士释褐后的初授官职与迁转
元代科举的“冒籍”
试论元代福建科举的暂时低落及其客观因素
外帘的干预:明代中期各省乡试与思想史
明代进士家族相关问题考论
明代安福地区的《春秋》学——科举传统中的学问谱系
明代建文庚辰科鼎甲殿试对策析论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以晚明职业出版人群体的形成为中心
清代会试中额与登科进士人数之关系
清代保障乡试中额的原则及措施给予的启示
科举制与中央机关——以清末《户部同官录》八旗官员为中心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新进士培养方式探讨
清代科举考试的题目成式
论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的影响
清代进士题名碑录籍贯四级著录释疑
清代河南进士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清代广东贡院与乡试的特点
清代顺天乡试举人的家庭出身研究
清代江苏举人解额与中额的统计与分析
贵州青岩赵状元故居纪念馆藏“诰命”辨疑——兼论清代诰敕颁授典制
仕途的平顺与坎坷:赵吉土的个案
废科举兴学堂与科举宾兴的存废
中国科举史上的“武举”制度刍议
清代武科举童试制度探析
朝鲜前期的别试
明清小说中的家族与科举
金圣叹评选《小题才子书》所体现之时文观探析
戊午科场案与清代法制
论清代科举士人的考试压力与日常生活
近代科举“污名化”现象研究——以甲午战争前后的科举评价为中心
论地方科举文献的类型、价值及使用——以现存的明代福建科举文献为例
宫崎史学与科举评价——以《科举史》为中心
澄清对何炳棣著《明清社会史论》的评价
论“民国三潮”中科举经历知识分子批判思想的矛盾心态
鉴古足佐明今察今亦裨识古——第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