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伟福著
页数:30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43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1927-1949年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实,主要是根据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详细考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不同时期各根据地政府发行的除货币外的各种红色票据,包括公债券、粮食票据和股票等;阐述了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创新与经济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机制,揭示出各种红色票据随经济变迁而演变的路径依赖特征和规律。
作者简介
何伟福,男,湖南道县人。博士后,贵州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会副会长,贵州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迄今出版专著3部,在《思想战线》、《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项成果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本书特色
何伟福编最的《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革命根据地票据研究(1927-1949)》根据1927-1949年中国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史实,主要是根据历史事件发展的时间脉络,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详细考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不同时期各根据地政府发行的除货币外的各种红色票据,包括公最、粮食票据和股票等;阐述了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创新与经济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机制,揭示出各种红色票据随经济变迁而演变的路径依赖特征和规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二 研究状况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及根据地票据一 革命根据地二 根据地票据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一 制度的内涵二 制度的构成、相互关系、功能三 制度变迁理论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经济纲领一 近代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第三章 财政压力: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一)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一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二 土地革命中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管理体制及机构一 成立财政管理机构二 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支出及收支状况一 革命根据地财政支出二 革命根据地财政收支状况
第四章 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二)第一节 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严密封锁一 蒋介石亲自发布训令,要求各地军政部门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二 国民党政府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封锁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三 国民党反动派把封锁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封锁中央革命根据地作为消灭工农红军和根据地民主政权的重要战略第二节 根据地经济的严重困难一 根据地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二 根据地经济问题十分严重
第五章 强制性制度变迁:成立粮食调剂局和国民经济部第一节 成立粮食调剂局一 建立粮食调剂局和粮食合作社二 粮食调剂局与粮食合作社的关系第二节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任务和绩效一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二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绩效第三节 成立国民经济部及相应机构一 建立国民经济部及相应机构二 国民经济部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第六章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制度创新:发行票据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二 土地革命时期湘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粮食票据一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借谷票二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钱粮借据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股票一 消费合作社及股票二 粮食合作社及股票三 生产合作社及股票四 信用合作社及股票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票据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一 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1937—1940年年底)发行的公债二 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时期(1941—1942年)发行的公债三 抗日根据地恢复、发展时期(1943—1945年)发行的公债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粮食票据一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粮票二 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粮票三 华中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粮票四 八路军野战供给部印发的粮票五 山东抗日根据地印发的粮票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合作社股票一 合作社再度兴起的原因二 抗日根据地合作社的发展及股票
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的票据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票据概述一 解放区发行票据的背景及原因二 各解放区及边区政府发行的票据概述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的公债一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公债二 华东解放区发行的公债三 东北解放区各级民主政府发行的公债四 陕甘宁边区发行征收土地公债五 中原解放区发行的借粮公债六 华南解放区发行的公债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印发的粮食票据一 晋察冀边区印发的粮票二 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印发的粮柴票三 华北根据地印发的粮票四 陕甘宁边区印发的粮票五 晋绥边区政府印发的粮食票据六 东北解放区印发的粮票七 华东解放区印发的粮柴票八 中原解放区印发的粮票及借据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建立的合作社一 解放区建立合作社的原因二 解放区各种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三 几个具体的合作社
第九章 制度环境:革命根据地票据发行、流通与管R制度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流通与管理制度概述一 中央层面的票据管理制度和规定二 各根据地或地方政府的票据制度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管理运行机制一 票据发行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运行二 票据的发行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特征与绩效分析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特征一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创新需求的内生性二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三 政治制度变迁与经济制度变迁相结合四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一 革命根据地公债制度创新绩效评述二 革命根据地粮食票据制度创新绩效评述三 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及合作社股票制度创新绩效评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及根据地票据一 革命根据地二 根据地票据第二节 制度变迁理论一 制度的内涵二 制度的构成、相互关系、功能三 制度变迁理论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经济纲领一 近代中国的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第三章 财政压力: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一)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一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二 土地革命中期革命根据地财政收入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管理体制及机构一 成立财政管理机构二 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支出及收支状况一 革命根据地财政支出二 革命根据地财政收支状况
第四章 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二)第一节 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严密封锁一 蒋介石亲自发布训令,要求各地军政部门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二 国民党政府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封锁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三 国民党反动派把封锁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封锁中央革命根据地作为消灭工农红军和根据地民主政权的重要战略第二节 根据地经济的严重困难一 根据地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二 根据地经济问题十分严重
第五章 强制性制度变迁:成立粮食调剂局和国民经济部第一节 成立粮食调剂局一 建立粮食调剂局和粮食合作社二 粮食调剂局与粮食合作社的关系第二节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任务和绩效一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二 粮食调剂局的工作绩效第三节 成立国民经济部及相应机构一 建立国民经济部及相应机构二 国民经济部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第六章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制度创新:发行票据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二 土地革命时期湘赣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第二节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粮食票据一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借谷票二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钱粮借据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股票一 消费合作社及股票二 粮食合作社及股票三 生产合作社及股票四 信用合作社及股票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票据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公债一 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1937—1940年年底)发行的公债二 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时期(1941—1942年)发行的公债三 抗日根据地恢复、发展时期(1943—1945年)发行的公债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粮食票据一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粮票二 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粮票三 华中抗日根据地发行的粮票四 八路军野战供给部印发的粮票五 山东抗日根据地印发的粮票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合作社股票一 合作社再度兴起的原因二 抗日根据地合作社的发展及股票
第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的票据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票据概述一 解放区发行票据的背景及原因二 各解放区及边区政府发行的票据概述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的公债一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公债二 华东解放区发行的公债三 东北解放区各级民主政府发行的公债四 陕甘宁边区发行征收土地公债五 中原解放区发行的借粮公债六 华南解放区发行的公债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印发的粮食票据一 晋察冀边区印发的粮票二 晋冀鲁豫边区各地印发的粮柴票三 华北根据地印发的粮票四 陕甘宁边区印发的粮票五 晋绥边区政府印发的粮食票据六 东北解放区印发的粮票七 华东解放区印发的粮柴票八 中原解放区印发的粮票及借据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建立的合作社一 解放区建立合作社的原因二 解放区各种合作社的发展状况三 几个具体的合作社
第九章 制度环境:革命根据地票据发行、流通与管R制度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流通与管理制度概述一 中央层面的票据管理制度和规定二 各根据地或地方政府的票据制度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管理运行机制一 票据发行管理系统的建立及运行二 票据的发行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
第十章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特征与绩效分析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特征一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创新需求的内生性二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三 政治制度变迁与经济制度变迁相结合四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票据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一 革命根据地公债制度创新绩效评述二 革命根据地粮食票据制度创新绩效评述三 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及合作社股票制度创新绩效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