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灰故事-楚尘文化

封面

作者:阿乙

页数:319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24708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灰故事》收录了阿乙早期的小说三十篇,共分为六章。第一次出版在2008年,此次再版删去三篇,增添两篇。阿乙:“我在《灰故事》里展现了太多故事(而不是文学)、太多模仿的影子(包括对皮兰德娄、博尔赫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仲马、余华、莫言,甚至是一些电影的模仿)、太多自恋的东西、太多胡编乱造的激情,我犯够了初写作者会犯的毛病,像个傻鸟一样站在文学之外。但同时我也奠定了可能是一生的写作母题,包括对“上帝不要的人”的深刻同情、对“得不到”的宿命般的求证以及对人世的悲凉体验。”

作者简介

阿乙,1976年出生于江西瑞昌,警校毕业,从乡村游历到县城、省会、沿海城市、直辖市、首都,未来还想去纽约。先后做过警察、体育编辑和文学编辑。在《今天》、《人民文学》等杂志发表有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小说集《灰故事》、《鸟,看见我了》、中篇《模范青年》和随笔集《寡人》。

相关资料

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他对写作有着对生命同样的忠诚与热情,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成名作家应该感到脸红。

——北岛

他恢复了汉语的质地与光芒。

——辛泊平

这种有灵魂的小说是有力量的小说。能够写出这种小说,大概需要作者具有足够的沉积、足够的情怀、足够的诚实、甚至足够的寂寞。

——书评人,比目鱼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阿乙曾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潜力新人、台湾《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

《灰故事》是阿乙的处女小说集,是他文学之路的起点

罗永浩竭力促成,北岛推荐

讲述残酷、细腻的乡村警察故事,“70后”作家富有力度的文字

就我的阅读范围所及,阿乙是近年来最优秀的汉语小说家之一。他对写作有着对生命同样的忠诚与热情,就这一点而言,大多数成名作家应该感到脸红。

——北岛

他恢复了汉语的质地与光芒。

——辛泊平

这种有灵魂的小说是有力量的小说。能够写出这种小说,大概需要作者具有足够的沉积、足够的情怀、足够的诚实、甚至足够的寂寞。

——书评人,比目鱼

这本书收录了阿乙早期的小说三十篇,共分为六章。第一次出版在2008年,此次再版删去三篇,增添两篇。

阿乙:“我在这本书里展现了太多故事(而不是文学)、太多模仿的影子(包括对皮兰德娄、博尔赫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仲马、余华、莫言,甚至是一些电影的模仿)、太多自恋的东西、太多胡编乱造的激情,我犯够了初写作者会犯的毛病,像个傻鸟一样站在文学之外。但同时我也奠定了可能是一生的写作母题,包括对“上帝不要的人”的深刻同情、对“得不到”的宿命般的求证以及对人世的悲凉体验。”

2008年,亏得罗永浩的撺掇,才有了阿乙的这本中短篇集。

之后,阿乙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作品,并以每年递增的态势拿着各种文学奖项:《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 “未来大家”、《人民文学》年度青年作家、台湾《联合文学》20位40岁以下华文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等等。

他说,写小说是一个“工种”,他以一种对待技术一样的苛刻,对待自己的文字和故事结构。然而,回头面对这本“处女书”,他却生怕动了其中“天真的元气”。

目录

极端年月

极端年月5

乡村派出所

一件没有侦破的案子52

在流放地55

敌敌畏59

小卖部大侠63

国际影响66

面子69

男女关系

男女关系74

三到十秒79

记忆与少年

下午出现的魔鬼85

黑夜88

一九八八年和一辆雄狮摩托93

毕生之始98

小镇:上帝不要的人

一九八三年104

黄昏我们吃红薯109

阿迪达斯113

自杀之旅118

葬礼照常举行123

粮食问题132

都是因为下了雨135

再味139

百分之五十144

杜撰集

狐仙151

春天158

五百万汉字165

蝴蝶效应巨著171

世界174

明朝和二十一世纪177

八千里路云和月181

下沅村的童话185

前言

这本小说集原版于二〇〇八年,是我的处女书,收录中短篇三十一则,此次再版删去三篇,另增两篇,合计三十篇。同时,我根据小说之间的相似性,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这些小说写于二〇〇四年至二〇〇八年。今天我重新审视它们时,带着复杂的感情。我既后悔于当初的目空一切、沾沾自喜——它导致我的很多作品漏洞百出;也痛心于现在的自己丢失当初的激情。那由野蛮和自负带来的激情无可挽回地消失了。自二〇〇八年后,我变得越来越谨慎、自省,像一个衰竭的老拳手,已经不像当初那么不在乎失败了。

我忍不住对一些地方做了修改,同时害怕现在的老成世故会惊动当年天真的元气,因此改得不多。我在这本书里展现了太多故事(而不是文学)、太多模仿的影子(包括对皮兰德娄、博尔赫斯、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小仲马、余华、莫言甚至是一些电影的模仿)、太多自恋的东西、太多胡编乱造的激情,我犯够了初写作者会犯的毛病,像个傻鸟一样站在文学之外,但同时我也奠定了可能是一生的写作母题,包括对“上帝不要的人”的深刻同情、对“得不到”的宿命般的求证以及对人世的悲凉体验。

今天我还没想通文学,总感觉自己与它隔一层窗户纸。可能捅破就在一瞬间,也许需要几年、十几年。我会保持自己的进步。在这本《灰故事》里,我充满“去写什么”的激情,而这几年,我开始弄懂,重要的是“不写什么”。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时间证明自己。

感谢罗永浩先生在二〇〇八年促成此书出版,几乎是他将我鼓励成一位写作者,而不是停留在写手的层次。亦要感谢北岛先生将这本书的少数篇目集合发表在《今天》杂志,开启我的发表之路。你们打来的电话,像是大雪中驰来信使,让人振奋至今。

阿乙

2012年5月23日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灰故事-楚尘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4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