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辉
页数:24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404735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特色。目前,国内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自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多个领域,但目前国内景观生态学教育缺乏能够适应这种多学科特色的用书。本书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发展概况、理论基础,景观生态的过程、格局、功能、动态变化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和应用。
作者简介
曾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景观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5项。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l、SSCI论文70篇;合作出版专著3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他科研和工作奖励15项。 陈利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景观生态规划与动态模拟、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9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委科技成果奖励7项。 丁圣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6年度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植物群落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奖励10余项。
本书特色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特色。目前,国内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自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多个领域,但目前国内景观生态学教育缺乏能够适应这种多学科特色的用书。本书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发展概况、理论基础,景观生态的过程、格局、功能、动态变化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和应用。
目录
第1章 景观生态学概论1.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1.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1.1.2 景观生态学1.2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色1.2.1 聚焦景观时空分异特征研究1.2.2 强调整体性交叉和跨学科发展1.2.3 注重人为活动效应及应用研究1.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3.1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1.3.2 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论研究1.3.3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1.4 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沿革1.4.1 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1.4.2 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沿革参考文献第2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2.1 等级理论与尺度2.1.1 等级理论2.1.2 多尺度系统2.2 地域分异理论2.2.1 地域分异规律:概念、构成与影响因素2.2.2 空间异质性: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地域分异2.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2.3.1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主要内容2.3.2 岛屿生物地理学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2.3.3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景观生态学应用中的局限性2.4 复合种群理论2.4.1 复合种群的概念2.4.2 复合种群动态2.4.3 复合种群理论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2.4.4 复合种群理论的应用价值2.5 渗透理论2.5.1 渗透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2.5.2 渗透理论与生境连接度2.5.3 渗透理论在景观模型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3章 景观组分与景观分类3.1 斑块3.1.1 斑块的类型3.1.2 斑块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3.2 廊道3.2.1 廊道的类型3.2.2 廊道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3.3 基质3.3.1 基质的判断标准3.3.2 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3.4 景观分类参考文献第4章 景观结构与格局4.1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基本概念4.1.1 景观结构4.1.2 景观格局4.1.3 景观格局的生态学意义4.2 景观结构与格局的表征4.2.1 景观异质性4.2.2 景观粒度4.2.3 景观多样性4.2.4 景观连通性与破碎化4.2.5 景观对比度与生态交错带4.2.6 景观梯度格局与空间自相关4.3 常见景观构型4.3.1 连续表面格局4.3.2 类型镶嵌格局4.3.3 空间点格局4.3.4 网络格局参考文献第5章 景观的生态流5.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和驱动力5.1.1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媒介物5.1.2 景观生态流的驱动力5.2 景观中的能量流5.2.1 能量的垂直传输5.2.2 能量的水平传输——平流5.2.3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5.3 景观中的物质流5.3.1 物质流的形式与特征5.3.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质流5.3.3 景观中气流、水流和土流的调控5.4 景观中的物种流5.4.1 物种运动的形式与特征5.4.2 景观的空间格局与物种运动参考文献第6章 景观功能与景观服务6.1 景观功能类型6.1.1 生产功能6.1.2 调节功能6.1.3 支持功能6.1.4 文化功能6.2 景观服务6.2.1 景观服务的特点6.2.2 景观服务类型参考文献第7章 景观动态7.1 景观动态的概念7.1.1 景观动态概念与内涵7.1.2 景观动态变化的特点7.1.3 景观动态变化表征7.1.4 景观动态变化形式7.2 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7.2.1 自然驱动因素7.2.2 人文驱动因素7.3 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7.3.1 大气环境效应7.3.2 土壤环境效应7.3.3 水环境效应7.3.4 生物多样性效应7.3.5 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参考文献第8章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8.1 景观的调查研究方法8.1.1 景观野外调查与监测8.1.2 “3S”技术在景观调查中的应用8.2 尺度分析方法8.2.1 尺度识别8.2.2 尺度选择8.2.3 尺度效应分析8.3 景观指数方法8.3.1 基于结构特征的景观指数8.3.2 基于结构特征与生态过程的景观指数8.4 空间分析方法8.4.1 空间分析方法概述8.4.2 常用的景观空间分析方法8.4.3 景观空问统计分析8.5 景观模型8.5.1 景观模型概述8.5.2 几种主要的景观模型参考文献第9章 景观生态学应用9.1 景观生态评价9.1.1 景观生态评价概述9.1.2 景观生态评价的基本流程9.1.3 常见景观生态评价类型9.2 景观生态规划9.2.1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与内涵9.2.2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9.2.3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9.2.4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9.2.5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流程9.2.6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9.3 景观生态设计9.3.1 景观生态设计概述9.3.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9.3.3 景观生态设计案例9.4 景观生态管理9.4.1 景观生态管理的概念9.4.2 景观生态管理的目标9.4.3 景观生态管理的原则9.4.4 景观生态管理的内容9.4.5 景观生态管理的基本程序参考文献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