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玉宝主编
页数:494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10481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余杭文物志(重修)》系余杭区文物博物馆专业志,记述区境内文物的状况,展示当代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轨迹。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物博物馆事业为主,上限追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5年。全书分良渚文化、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保护管理和丛录等五篇,下设章、节、目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良渚文化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文化特征和年代分期
第三节 社会面貌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 良渚遗址
第一节 发现与考古历程
第二节 分布
第三节 保护
第三章 其他遗址遗存
第一节 临平遗址群
第二节 其他良渚文化遗址
第四章 研究
第一节 学术研讨会
第二节 研究成果
第二篇 大运河(余杭段)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特点和价值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
第一节 水利工程遗产
第二节 聚落文化遗产
第三节 其他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节 生态与景观环境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章 上塘河
第一节 水利工程遗产
第二节 其他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章 余杭塘河
第一节 水利工程遗产
第二节 聚落文化遗产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章 大运河保护管理
第一节 保护和申遗
第二节 研究及宣传
第三篇 不可移动文物
第一章 专题史迹
第一节 径山
第二节 超山
第三节 西溪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
第一节 闲林街道方家山社区
第二节 东湖街道小林老街
第三节 仁和街道东塘老街
第三章 历史文化村落
第一节 鸬鸟镇山沟沟村
第二节 中泰街道天井湾村
第三节 黄湖镇高村
第四章 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墓葬
第三节 古建筑
第四节 石窟寺及石刻
第五节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第四篇 博物馆
第一章 文博院馆
第一节 国有博物馆
第二节 非国有博物馆
第二章 馆藏珍品
第一节 石器
第二节 玉器
第三节 陶器
第四节 瓷器
第五节 金属器
第六节 书画
第七节 碑拓
第八节 杂件
第三章 藏品管理
第一节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二节 安装恒温恒湿系统
第三节 文物收集
第四章 主要活动
第一节 展览
第二节 宣教
第三节 学术科研
第五篇 保护管理
第一章 机构队伍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三节 社会团体
第二章 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节 第一、二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二节 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三章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第一节 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点)
第二节 四有
第三节 文物保护工程
第四节 利用
第五节 宣传
第四章 政策执法
第一节 制定政策
第二节 考古
第三节 奖惩
第六篇 丛录
第一章 人物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名录
第三节 藏家
第二章 文选
第一节 诗词
第二节 散文
第三节 论文
编后记
《余杭文物志(重修)》编纂人员名单
节选
《余杭文物志(重修)》: 11、瓶窑石山下窑址 位于瓶窑镇长命村长命桥东南石山下自然村南400米处的茶山湾坞中。20世纪60年代开荒种茶时被破坏。西边南北向溪沟东侧断面可见废弃的青瓷碎片、窑具等堆积,厚约1.5米,近处约30度的山坡茶地上布满瓷片、窑具,面积约10余亩。现场采集的各类标本表明该窑烧制青瓷产品,种类以盘口壶、四系罐为主,另有兽头三足洗、狮形水注、碗、盏等。产品肩部往往装饰带状的网格纹、连珠式花蕊纹及弦纹,有铺首羽毛纹的系耳。装烧方法采用垫烧或叠烧,所见窑具有扁鼓形支座、圆盘形多齿垫具、三脚支钉等。系西晋时期青瓷窑址。 12、良渚大陆果园窑址 位于良渚街道七贤桥村大陆果园山坡上。开荒种植梨树时已被破坏。在果园房舍后面的山坡上,发现一座西南低、东北高走向,斜度在15度以上,长约20余米、宽约2米的龙窑遗址。梨园中红色烧七满坡,在一条东西向的小路北边水沟断面,裸露出堆积层,厚约50厘米。路边瓷片甚多,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从实地采集的标本表明,该窑合烧青瓷和黑瓷,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盘口壶、鸡头壶、罐、灯盏、水盂、砚、碗、盏等。器表装饰以单一的青釉或黑釉为主,部分点缀褐色点彩。器身普遍采用轮制,装烧手法有垫烧和叠烧两种,窑具有扁鼓形支座、多齿圆盘形垫具等。系东晋时期瓷窑窑址。2004年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13、良渚西馒头山窑址 位于良渚街道良渚文化利西部(原大陆乡石马蚪西南),良渚至大陆的公路南侧,小土墩高约五六米,形似馒头,因名。土山遍植茶树,茶地上瓷片俯拾皆是,面积约3000平方米。20世纪60年代开荒种粮时发现,统称“大陆窑”,《中国陶瓷史》有载。据采集的标本,烘制青瓷为主,亦有黑釉瓷器,窑床不止一条。2007年因房产项目取土开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清理,出土包含物有青瓷支钉、酱黑釉罐腹片、鸡首壶的鸡首管流、青瓷腹片等。系东晋时期瓷窑窑址。 14、良渚叶家山窑址 位于良渚街道崇福社区叶家山北坡。此地俗呼窑墩头,土墩因早期开荒植茶,窑址被破坏,茶丛中可见散布的瓷片,范围约3000平方米。堆积层较乱,最厚处达1米多。残片为青瓷质,器形有长颈、鼓腹盘口壶,浅敛口碗,鸡首壶以及带钮器,此外还有窑具残片。器物表面施青釉,素面。系东晋时期瓷窑窑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