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古代音乐史溯源与流变

封面

作者:党维波著

页数:270页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80336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纵向历史发展为主线, 从我国古代音乐的多个领域展开全面论述, 具体如下: 远古至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文化、秦汉至魏晋时期的音乐文化、隋唐至五代时期的音乐文化、宋元时期的音乐文化、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等。

作者简介

党维波,女,1977年生,汉族,现任职于黑河学院从事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音乐史溯源与流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已发表多篇学术科研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远古至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音乐起源
第二节 远古歌舞
第三节 远古乐器
第四节 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礼乐制度与音乐机构
第三节 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 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第三章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汉乐府机构
第三节 音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第四节 音乐文化的交流
第五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六节 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第四章 隋唐至五代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宫廷音乐与音乐机构
第三节 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器乐艺术的发展
第五节 音乐理论与记谱法
第六节 音乐家及音乐思想
第七节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三节 曲子与散曲的发展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成熟
第五节 戏曲音乐的兴起
第六节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七节 音乐家及音乐理论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文化
第一节 社会概况
第二节 山歌、小曲的盛行
第三节 南北曲艺的分野
第四节 民间歌舞的兴旺
第五节 戏曲艺术的繁盛
第六节 器乐音乐的发展
第七节 音乐理论与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古代音乐史溯源与流变》:  据明末沈德符《万历野获篇》载,明代嘉、隆时期最流行《闹五更》《寄生草》《哭皇天》《银纽丝》等等曲调,后来又流行《打枣竿》《挂枝儿》两曲。人们“不问南北,不问男女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反映了当时民歌流行的盛况。一些地方志也记载了当地民歌的盛况:“歌谣,农人有插秧歌,丁民有扯炉歌,皆以节劳,余则牧童唱山歌。庆元宵,有采茶歌、川调,贵调之属,其词俚俗,操土音,盛此熙皋之一微也。”各民族创造了不同形式的民歌:江南吴地的“山歌”“棹歌”,北京郊区的“插秧歌”“桔槔水歌”,四川邛州的“秧歌”,湖南衡山的“采茶歌”,广东潮州的“秧歌”,南雄、长乐等地的“踏月歌”“月歌”,广西僮族的“浪花歌”、侗族的“琵琶歌”等。  明、清文人有收集、整理、出版民歌的风气,先后刊印的民歌集极为丰富,共计不下15种。如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1574—1646)编《挂枝儿》和《山歌》,前者收录了435首作品,后者共收歌曲383首,二者是仅见的民间时调专集。又如清乾隆六十年(1795)由天津三和堂的曲师颜自德辑曲的俗曲总集《霓裳序谱》内收曲调约30种,共8卷,计622曲,前三卷是“西调”,后五卷是“寄生草”和“岔曲”各种曲调,多是乾隆年间流行的情歌小曲。再如山东历诚华广生编辑的《白雪遗音》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小曲总集,刊印于道光八年(1828),共4卷,收小曲歌词780首,并附有“马头调”的工尺谱。据杨荫浏先生从明、清两代的出版物中统计,明代流传至今的民歌小曲约有千首,清代也有1712个单曲和套曲。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古代音乐史溯源与流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4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