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和志武著
页数:452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482258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和志武学术文选/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是和志武先生纳西学研究的成果集萃之一。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东巴文化论,主要综述作者对东巴文化、东巴文、象形文字、东巴经等纳西学内容的研究和思考;下篇为历史语文论,主要论述纳西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例如:口传文学、民歌、“拇瓜”制度、殉情的社会历史原因等内容。全书所论均为纳西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
目录
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与东巴教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原始宗教资料丛编·纳西族卷》前言
略论纳西族的东巴教和东巴文化
炎黄、古羌与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原始巫教古文化之渊源
丽江下长水古许群体之祭天
东巴文原名内涵
纳西东巴经中的tsho21“人”和lv23“牧奴”
纳西东巴经语言试析
纳西族古文字概论
试论纳西族象形文字的特点——兼论原始图画字、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
从象形文东巴经看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
藏文化对纳西文化的影响
论《鲁般鲁饶》
东巴经中的木氏土司事迹
关于纳西族天文学方面的若干资料
日文版《纳西东巴文化》序
下篇 历史语文论
纳西语概况
纳西人学汉语的语音矫正
纳西新文字的制定和试验推行
试论汉语在纳西语丰富和发展中的作用
纳西族支系研究一题
纳西族口传文学概论
纳西族的民歌
丽江江边调
古代纳西族的“拇瓜”制度
近代纳西族的历史发展
纳西族的道德观念
纳西族民间殉情的社会历史原因
附录:和志武先生学术年谱
后记一 致力于纳西学的崛起
后记二
后记三 做学问必须做老实人
后记四
节选
《和志武学术文选/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 六、祭村寨神和尊重优待老人的传统 下长水村本来有传统的祭寨神,纳西语叫zzee we biuq(孜汶本),意为祭村寨部落神;村后马鞍山顶南端是竖立寨旗处,至今仍称竖寨旗处。到20世纪40年代,已没有祭寨神之活动了,却被古许祭天群保留下来,与祭天结合在一起,保持了古代社会长老会议的遗风。寨神祭坛在祭天坛的西北角,祭寨神于正月九日下午举行,立三棵青栗树和三个动鲁神石,立一松树,上挂一块红布为寨旗,以米、肉、酒为牲品,另立一杆白杨顶灾棍,上放一个鸡蛋,内容与前述相同。主持者除东巴祭司外,必有一位本祭天群的最年长者(男性)为主祭,代表这一祭天群的主人家。所祭寨神之三尊神灵(三棵栗树)为“孜巨彻”最早一代寨神、“孜律彻”中间一代寨神、“孜命彻”最后一代寨神。祭祀寨神的目的是缅怀先祖迁徙历史和建寨业绩,祈求全寨人丁兴旺,六畜增殖,五谷丰登。 寨神坛下方也是老人举行会议、休息、会餐的特设场所。长水古许祭天群祭祀四尊神灵,熟献时由最年长的四位老人上祭坛,分别跪拜亲自祭献酒肉饭汤,此四老人称“哈时希孟”,即献饭老人,加上一个替补者共有五人,再加一个本祭天群的东巴(五十来岁),共有六个,成为该古许祭天群的“长老会议”。凡属本祭天群的一切祭祀活动中的大事,都由长老会议协商定夺。若有人在外地吃了狗肉,则不准参加祭天活动;如为减轻轮猪户负担,经长老会议协商决定,大猪从180斤减为120斤(老称每斤16两),小猪从120斤减为80斤;本群体中如有虐待老人、偷盗、调戏妇女、恶霸等劣迹,长老会议有权令其家长或本人到祭寨神处,接受老人们的教育和感化,虽无近代法律和法庭之权威,但有传统教育感化和群众舆论之作用。纳西古谚称:“未出祸害前,先请酋和老。”老人、耆老、长老、老民皆称为mul目;“酋”称为zzee主,在古代社会中,“目”的地位颇高,“主”离不开“目”,受“目”的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