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封面

作者:吴冲龙主编

页数:363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60949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质信息科学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及其技术体系入手, 依次着重介绍了地质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设计原理, 地质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加工, 地质数据的组织、管理及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地质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原理与方法、三维数字地质建模与空间分析, 地质数据挖掘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
三、地质信息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地质工作信息化与地质信息科学
一、地质工作信息化的含义
二、地质工作信息化的途径
三、地质信息科学的兴起
第三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一、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二、地质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第一节 地质信息系统规划
一、地质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
二、地质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三、地质信息系统规划的实施
第二节 地质信息系统分析
一、原型求真
二、需求分析
三、业务现状分析
四、数据现状分析
五、代码体系的选择
六、系统开发目标与保护策略
第三节 地质信息系统概念模型的构建
一、概念模型的构建要领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
第四节 地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二、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

第三章 地质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子系统
第一节 地质数据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一、地质数据来源及其采集原则
二、地质数据的质量与数据标准化
三、地质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地质数据的加工与图形编辑
一、地质数据加工的概念与方法
二、空间数据的编辑与转换
第三节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及应用
一、野外露头属性数据采集模块
二、野外露头空间数据采集模块
三、固体矿产勘查钻孔数据采集模块

第四章 地质数据的计算机管理
第一节 地质数据管理模式及其数据库设计要领
一、地质数据管理模式概述
二、主题式地质点源数据库设计要领
第二节 主题式点源地质属性数据库设计
一、主题式点源地质属性数据库的数据概念模式
二、主题式点源地质属性数据库的逻辑模式
三、主题式点源地质属性数据库功能设计
第三节 地质属性数据库数据字典设计
一、数据字典的基本概念
二、模型数据字典
三、代码数据字典
四、方法数据字典
五、综合数据字典
六、数据字典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主题式点源地质空间数据库设计
一、地质空间数据库的结构与功能
二、空间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三、空间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第五节 基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地质数据管理
一、对象关系模型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
二、基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地质数据存储管理
三、基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

第五章 地质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
第一节 地质图件计算机编绘原理
一、地质图件机助编绘概述
二、地质图件机助编绘系统的设计
第二节 二维地质图件编绘方法
一、钻孔柱状图编绘
二、勘探线剖面图编绘
三、等值线类平面图编绘
第三节 立体地质图编绘方法
一、立体地质图编绘系统设计原理
二、面三维立体地质图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应用

第六章 地质数据三维建模与空间分析
第一节 三维地质空间数据模型
一、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层次与方法类型
二、三维地质空间对象数据模型
三、地质空间三维属性数据模型
第二节 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方法
一、三维地质建模的插值算法
二、三维地质建模的实现方法
第三节 三维地质模型的剪切分析
一、三维地质实体剪切的基本算法
二、基于B-Rep-体元的三维模型剪切分析
三、基于BSP树的实体模型剪切分析
第四节 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
一、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方法原理
二、三维地质空间分析法的应用

第七章 地质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
第一节 地质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
一、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概念
二、地质数据仓库的结构与功能
三、地质数据仓库的构建方法
第二节 数据挖掘与空间数据挖掘
一、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分类
二、空间数据挖掘的内容与方法
三、文本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应用
第三节 地质勘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一、地质勘查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二、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三、地质勘查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第八章 地质信息系统的集成
第一节 地质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第二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技术集成
一、技术集成的基本内容
二、“多S”集成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
一、云技术的概念与数据集成
二、数据集成的若干解决方案
三、数据集成的预处理问题
第四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
一、webGIS的借鉴与应用
二、地质信息系统网络集成的优化
三、地质信息系统的网格集成技术
第五节 地质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一、地质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方式与方法
二、金属矿山地质信息系统集成方案

参考文献

节选

  《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1.物探数据的采集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基本上都是用仪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但大致可分为人工读数记录、模拟自动记录和数字自动记录3种方式。目前,各国的地球物理勘探几乎全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记录,并且直接采用微型计算机(便携机)来控制和接收;各种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则一开始就是采用数字化自动记录的。对于自动记录的地质数据,可以开发接口,直接导人到地质信息系统中,并开发专门的数据预处理,数据加工和解译模块来处理这些数据,对于人工读数记录的地质数据,要设计对应的交互界面和功能来采集数据。  2.遥感数据的采集技术方法  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十分丰富,主要分为遥感岩石学信息、遥感矿物学信息、遥感地层学信息、遥感构造学信息和遥感环境生态地质学信息等几类。  (1)遥感地质数据采集的依据  从遥感图像上采集地质数据的依据是图像特征中的地质解译标志。所谓地质解译标志,是能用于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图像特征。能直接见到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花纹等图像特征,称作直接地质解译标志;而需要通过分析和判别才能获知的图像特征,称为间接地质解译标志。  图像的色彩与色调:图像的色彩与色调受地质体的颜色、含水量、风化程度、土壤及植被覆盖程度,以及光照条件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上,色彩与色调的物理含义不同。在可见光黑白图像上,色调深浅反映反射能量的大小,色调愈浅反射值愈高。热红外图像色调深浅表示地物温度不同,一般色调浅的温度高。在雷达图像上,色调深浅表示微波后向散射能力的大小,浅色调的后向散射能力较强。  地物的几何形态:地物几何形态特征是指地物的形状、大小,如圆形的岩体露头、条带状的沉积岩层等。地物的几何形态与图像比例尺、分辨率有关。比例尺越大,分辨率越高,地物细节显示越清楚。根据几何形态对不同地物进行解译,应在相同比例尺的图像上进行。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地质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4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