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加]张晓凌詹姆斯·季南
页数:23,719页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02791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完整介绍美国低成本独立电影的著作, 全书以类型为依据, 通过150余部影片细述美国独立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类型规则, 以及揽获国际奖项青睐或商业成功的叙事背后的价值观。书中既回顾了约翰·卡萨维茨、罗杰·科尔曼等大师之作, 梳理了最重要的独立制片公司米拉麦克斯的影业简史, 同时还深入解析了青少年成长片、惊悚片等国内急需借鉴的重要类型。
作者简介
张晓凌,出生于中国重庆的50后,曾是下乡知青,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加拿大留学,先后获得拉瓦尔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和蒙特利尔大学文学博士。曾在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属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工作了十多年,并发表过中文自传体小说《枫土情》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译作《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等作品。
詹姆斯·季南(James Keenan),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法学和东亚学学士学位。曾在北京工作,为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组织挑选前往加拿大培训的中国管理人员。此外,作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商业出版主任,撰写了三本有关亚洲地区国际市场销售的详细指南,由加拿大通信集团出版发行。
两位作者还合著了《好莱坞电影类型》和《欧洲电影类型》。
相关资料
有关美国独立电影的这部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借鉴和指导,能帮助我们用比美国电影低得多的成本拍摄出更优秀的作品。《美国独立电影制作》涵盖了大的主题,如故事设计和电影发行等,同时也详细考察了一些成功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面对的日常问题。如果你的兴趣集中在独立电影上,那么阅读这本书就能受益匪浅。
——王小帅(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得主、第六代导演)
沸汤的浮沫被撇去之后,水落石出的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内容饥渴”的时代。谁持有优质内容,谁将会有更大的话语权,行业博弈实力的钟摆便会摆向谁。鉴于此,本书的出版便恰逢其时,正应其盛。
——周铁东(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前总经理、新影联影业前总经理)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步步深入,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到内在价值观念,全方位理解美国独立电影背后的文化心理
★从剧本、拍摄到宣传、发行,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了解美国独立电影生态系统,为制片和发行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配有数百幅影片剧照和插图,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
★按照影片类型和主题划分章节,提供详细的索引,是一本不可错过的资深影迷观影指南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得主、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前总经理、新影联影业前总经理周铁东联袂作序推荐
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然而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是否就应该“紧盯好莱坞”?答案并不尽然。事实上,好莱坞的光彩夺目也来自于隐藏在这背后的庞大的独立电影系统,本书带领读者走近往往被人忽视的美国独立电影,细看这些“小片”如何改变了美国电影。
这是一本完整介绍美国低成本独立电影的著作,全书以类型为依据,通过150余部影片细述美国独立电影制作的发展趋势、类型规则,以及揽获国际奖项青睐或商业成功的叙事背后的价值观。书中既回顾了约翰·卡萨维茨、罗杰·科尔曼等大师之作,梳理了最重要的独立制片公司米拉麦克斯的影业简史,同时还深入解析了青少年成长片、惊悚片等国内急需借鉴的重要类型。
150余部独立电影的详尽分析,从青春片到恐怖片,逐一梳理这些国产烂片的代名词为何在美国却长盛不衰、佳作频出。
本书提供的大量片例源自作者长期以来对西方现代独立电影的关注、鉴赏,以及对美国独立电影市场的近距离观察研究,可以为影视专业学生和创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是一份影迷的深度观影指南。
目录
序一独立电影的工业位置王小帅
序二不可忽视的独立存在周铁东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独立电影制作环境的重要背景因素
第1章 历史回顾,1950—1990
第2章 米拉麦克斯公司的历程,1979—2010
第3章 独立电影的内容影响和竞争策略
第4章 有影响力的经典独立制作
第二部分 美国独立电影作品选(1990年后的150余部影片)
第5章 犯罪片
第6章 三种动作类型片
第7章 剧情片
第8章 成长片
第9章 爱情片
第10章 恐怖片
第11章 喜剧片
第12章 舞蹈片
第三部分 美国价值观和创作力:独立电影的创意源泉
第13章 美国式救赎性叙事艺术
第14章 四部独立制作电影剧本概述
第15章 独立电影制作的合作成员
总结
参考书目
附录
出版后记
前言
我们都有生来具备的一套特征。我们是自己这种人:取决于我们在哪里出生、家庭环境如何以及怎样被抚养成人。我们有点儿困在“这个人”里面,而文明和成长的目的是让我们做出突破,对其他人有一些理解。对我来说,电影就像产生同情心的机器。它让你对不同的希望、抱负、梦想和恐惧有所了解。它帮我们与那些分享同一旅程的人们实现认同。
——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1942—2013)
这本《美国独立电影制作》是我们两人合写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分别为《好莱坞电影类型》和《欧洲电影类型》(先后于 2012 年、 2014 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个西方电影类型三部曲旨在帮助中国的电影人和广大影迷更好地了解国际电影发展趋势。尽管这三本书相辅相成,但每一本都自成一体。读者不需要阅读前两本书也可以理解这第三本书。
第一本书《好莱坞电影类型》—“送上门的好莱坞”聚焦于那些主要出口国际市场的好莱坞大制作电影,那些作品都遵循世界各国观众逐渐熟悉的各种电影类型传统公约。第二本书《欧洲电影类型》则有关欧洲国家电影业对国际出口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所作的反应。欧洲电影人的努力有哪些成功和失败?这两本书分别列举了美国和欧洲各国的不同电影类型的几百部作品,以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这两大洲电影人的情感差异。
为什么要写这第三本书呢?因为“国际出口的好莱坞模式”有赖于另一个常被外界忽视的更大整体所提供的新创意和新人才,这个整体就是美国独立电影制作领域。它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除了少数电影类型的作品(如恐怖片),大多数低成本独立影片并不针对国际市场的观众。然而整个美国电影工业的生态却有赖于这个基地。可以把独立电影比作一个成功企业的研发部门。消费者也许只看到那些闪光的畅销产品,但如果没有研发部门“闭门造车”经历的数百次实验和失败,这些新产品恐怕根本不会面世。
本书里使用的“好莱坞”、“大制片厂”或“大制作”等词语是指出口国际市场的各类美国电影。这一级别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市场的基石是好莱坞大片。另一方面,书里使用的“独立制作”或“小成本”等词语则有关我们探讨的美国独立电影制作。
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独立影片的制作并不像欧洲电影业那样,受益于政府补贴。美国的独立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热爱电影者的个人冒险创业行为。因此,独立电影的创意并非由某些全面监督的官僚所计划,独立影片的发行影院也不受政府把关。相反,这些电影作品都要受一个“无情监工”的束缚:电影市场。由于这个原因,独立电影大多转瞬即逝,要么是未能赚钱,要么因为艺术创新不够,难以获得电影节奖项或影评界关注。
本书的第二个主题有关独立电影的创意来源。对于美国低成本电影内容的最好理解,不是将它们看作某些孤立天才的辉煌艺术表达,而是一种低预算的艺术作品,必须在受市场规则主宰且迅速变化的电影世界里竞争、生存或消失。市场营销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与众不同”。因此,独立电影不可能是较小规模的好莱坞大片。它们不可能靠模仿大制作影片去生存。谁会去买门票看好莱坞风格的小型复制影片?既没有明星,又没有精彩(即昂贵)的电脑特效。这条路行不通。独立电影要想幸存就得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独立电影在营销上的第二条规则是“不期待取悦所有人”。当然,他们希望吸引大量观众,越多越好。但因市场营销资金有限,最明智的做法是专注那些呼声很高、人数不多的某个粉丝群。这些人将承担宣传电影的义务,他们会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喜爱的独立影片多么精彩。不过,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你的独立电影满足那个独特观众群体的口味,并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这一途径似乎存在一种表面矛盾:要用足以令众多人口感兴趣的一个电影故事去吸引少数狂热的观众。而导演李安的电影《断背山》就以一对同性恋牛仔的故事实现了这个目标。这谈何容易!
应该如何定义“独立制作电影”呢?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书籍提供了多种不同意见。有的将独立电影定义为内容反好莱坞的作品;有的则指出,独立电影的观众是非主流观众,它的发行范围更小,或是指某些特定导演的作品及低制作预算的作品,等等。既然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国读者提供一本实用的书,因此决定避免那些无用的争议,而将本书的独立制作电影定义为:1990年以后出现的、制作预算不超过1500万美元的美国电影。事实上,本书中大部分电影的制作预算远低于这个水平。此外,还有略高出该水平的几部例外之作。但总体而言,这是本书挑选独立电影的标准。1500万美元可能看上去是庞大的预算数字。不过要知道,由好莱坞电影厂直接制作的“小成本”电影的平均预算接近 3000 万美元。
《美国独立电影制作》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那些塑造了1990年后美国独立电影制作环境的重要社会发展趋势,21以及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艺术潮流。
第二部分:解析150多部按照电影类型组合的美国独立电影,以便读者在本书内和我们的整个西方电影类型三部曲中的另外两本加以对照比较。
第三部分:更深入挖掘美国人的价值观、讲故事传统和电影制作方法,阐明独立制作电影的创意来源。
读者中间有许多人可能会跳过第一和第三部分,而专注于第二部分的独立影片解析。这没什么不好。不过,中国电影界的制片、导演、编剧或关注本国电影业发展的某些政府官员势必受益于对本书所有三部分内容的阅读。
像我们的前两本书《好莱坞电影类型》和《欧洲电影类型》一样,这本《美国独立电影制作》也尽力为读者提供一次愉快的阅读,为其介绍一个广阔的领域。然而这一领域中90% 的信息只能来自读者对本书所解析电影的直接观赏。如果仅仅阅读这本书,而不去看那些电影,有点像阅读纽约旅游指南,却从不去那个城市。书面的材料无论多么深思熟虑,只能带你走那么远。
这本书偶而提到前两本书里详尽解析过的电影作品。为便于读者查询,本书末尾列出了“附录1”—《好莱坞电影类型》全书目录的网页链接和“附录2”—《欧洲电影类型》全书目录的网页链接。例如,美国独立影片《为所应为》的索引是“(Do the Right Thing, 1989,见附录1,6 .3 .2)”。另外,这本书里所有的引言都标有作者原名。其余的相关资料则包括在按作者姓名排列的“参考书目”中。
张晓凌,詹姆斯·季南( James Keenan )
2016年12月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zhangxiaolingblog.wordpress.com
节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