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古今流变与中国新诗折话传统的生成-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六卷

封面

作者:李怡主编;谢君兰著

页数:182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543025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六卷,主要以多重白话资源为切入视角,分别从词汇、音韵、句法三个层面来剖析中国新诗从清末到民初复杂的生成过程:中国新诗之所以为“新”,不仅在于它和古典诗歌形态拉开了距离,也在于它与传统白话诗歌之间既有承袭也有新变的辩证关系上。“清末民初”作为中国新诗生成的关键时段,充分酝酿了其赖以生存的多重白话资源,即:古典诗词的部分构词与语法形态;外语诗歌以及其翻译形态的语言结构与修辞方式;民间俗调歌谣里的方言与俗语。它们为新诗白话传统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促进其演变的丰富养分。而白话作为语言的一种分类方式,从语言学视角切入并进行体察会显得异常清晰。因此本书将诗歌研究与语言学知识相结合,分别从词汇系统、音韵体例、句法形态三个具体层面来对新诗的建构历程进行了阐释,从而有效呈现出中国新诗古今流变的复杂样态,也细致地揭示出诗歌演化背后丰厚的历史图景。

作者简介

谢君兰,女,生于1984年11月2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参与编辑过《郭沫若年鉴(2011年卷)》、《民国宪政、法制与现代文学(上、中、下)》等大型图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六卷,主要以多重白话资源为切入视角,分别从词汇、音韵、句法三个层面来剖析中国新诗从清末到民初复杂的生成过程:中国新诗之所以为“新”,不仅在于它和古典诗歌形态拉开了距离,也在于它与传统白话诗歌之间既有承袭也有新变的辩证关系上。“清末民初”作为中国新诗生成的关键时段,充分酝酿了其赖以生存的多重白话资源,即:古典诗词的部分构词与语法形态;外语诗歌以及其翻译形态的语言结构与修辞方式;民间俗调歌谣里的方言与俗语。它们为新诗白话传统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促进其演变的丰富养分。而白话作为语言的一种分类方式,从语言学视角切入并进行体察会显得异常清晰。因此本书将诗歌研究与语言学知识相结合,分别从词汇系统、音韵体例、句法形态三个具体层面来对新诗的建构历程进行了阐释,从而有效呈现出中国新诗古今流变的复杂样态,也细致地揭示出诗歌演化背后丰厚的历史图景。

目录

总序:回到“大文学”本身 李怡引论第一编 中国新诗的多重白话资源 第一章 白话诗:一种被追认与重塑的诗歌概念 第二章 历史语境中的多重白话资源第二编 词汇与中国白话新诗 第三章 晚清白话诗里的语词 第四章 五四新诗的语词第三编 音韵与中国白话新诗 第五章 “韵”与“音”:晚清诗歌的两条线 第六章 先验式的倡导:白话新诗里的音韵第四编 句法与中国白话新诗 第七章 晚清“诗”与“歌”中的句法与意象 第八章 “最好秩序”的寻找:五四新诗中的句法结论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古今流变与中国新诗折话传统的生成-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六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4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