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裴成荣著
页数:26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61930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繁荣背景下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蟹共生机制研究(12XJY009)成果。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城市的战略性资源,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核心。遗址文化产业以及其衍生产业,正在成为后现代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重视和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挖掘和弘扬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提升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之举,更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依托。如何依托我国丰富的遗址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让遗址区的百姓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过渡到躺在遗产上享福,达到多赢的局面。实现大遗址保护从突击式、抢救性、应急式,向形成长效机制转变,是政府部门和考古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作者简介
裴成荣,女,汉族,河南省义马市人,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历任陕西省九届、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近年来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150余篇,专著4部,主编陕西经济发展报告18部。承担国家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地市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13项,其中1等奖2项,二等奖3项。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释义及范围界定
一 相关概念释义
二 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四节 研究內容及创新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述评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协调发展理论
二 和谐共生理论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 生态宜居理论
第二节 国內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 关于遗址区域保护的宏观研究
二 关于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
三 关于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四 关于遗址保护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五 关于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第三节 遗址保护的实践历程
一 国外典型地区的保护实践
二 国内典型地区的保护实践
第四节 遗址保护理念与实践的演进历程
一 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下半叶
二 19世纪下半叶至1945年
三 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四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五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
六 大遗址保护的新趋势
第五节 历史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
一 雅典宪章
二 威尼斯宪章
三 内罗毕建议
四 马丘比丘宪章
五 巴拉宪章
六 佛罗伦萨宪章
七 华盛顿宪章
八 奈良宣言
九 西安宣言
十 荆州宣言
第三章 遗址保护与都市圈空间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第一节 遗址保护与都市圈空间发展的现实矛盾
一 遗址区凋敝的城中村与都市空间高速扩张之间的矛盾
二 遗址区历史特色消退与都市特色空间构建之间的矛盾
三 遗址区无序的环境空间与都市和谐
……
第四章 遗址保护与都市圈文化繁荣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第五章 大遗址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
第六章 遗址区保护与城乡统筹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第七章 国家大遗址片区——西安都市圈发展中的遗址保护实践
第八章 国家大遗址片区——西安都市圈遗址保护与文化繁荣
第九章 国家大遗址片区——西安城乡统筹发展案例研究
第十章 国家大遗址片区——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附件1 曲江遗址区调查问卷
附件2 汉长安城遗址区调查问卷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