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亚琼
页数:44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41753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近30年总统大选的政治宣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行文逻辑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美国政治宣传的内容和载体层面的具体现象入手,抽象出政治宣传对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再回到具体,指导从技术层面的实践操作,最后提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简介
刘亚琼,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15年5余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近30年总统大选的政治宣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行文逻辑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美国政治宣传的内容和载体层面的具体现象入手,抽象出政治宣传对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作用机制,然后再回到具体,指导从技术层面的实践操作,最后提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目录
1.1 政治宣传的必然性
1.1.1 政治宣传的内涵
1.1.2 政治宣传是国家和政党的必然产物
1.2 美国政治宣传的总貌
1.2.1 美国对外政治宣传
1.2.2 美国对内政治宣传
1.3 聚焦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宣传
1.3.1 美国大选制度和投票率的演变
1.3.2 美国大选政治宣传的基本类型
1.3.3 政治宣传在美国选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章 美国大选中政治宣传的基本内容
2.1 政党认同宣传
2.1.1 意识形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2.1.2 群体利益:符号化认同和群体意识自觉
2.1.3 执政业绩:回顾过去与展望未来
2.2 候选人形象宣传
2.2.1 自我定义:守卫核心价值与利益
2.2.2 定义对手:贴上负面标签
2.3 政策议题宣传
2.3.1 议题产生:备受关注的争议性话题
2.3.2 议题立场:理性居中还是左右鲜明
第3章 美国大选中政治宣传的途径及效果评析
3.1 政党宣传组织战
3.1.1 条件:政党认同广泛而深厚
3.1.2 政党宣传途径:简化信息与群体认同
3.1.3 政党宣传的真实性与虚假性
3.2 大众传媒天空战
3.2.1 条件:传媒发达且备受关注
3.2.2 传播方式:付费广告与免费媒体
3.2.3 传媒二重性:消息更多不等于更知情
3.3 虚拟空间网络战
3.3.1 条件: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
3.3.2 网络应用:从定义世界到虚拟社群
3.3.3 网络双刃剑:繁荣下的谎言、极化和泄密
3.4 草根宣传地面战
3.4.1 条件:信息爆炸,选民碎片化和大数据兴起
3.4.2 草根运作:大数据指导下的人际沟通
3.4.3 草根两面性:因人而异的宣传效果
第4章 美国大选中政治宣传的作用机制
4.1 影响政治认知
4.1.1 第一重微缩:将政治世界微缩为宣传世界
4.1.2 第二重微缩:将宣传世界微缩为认知世界
4.2 塑造政治情感
4.2.1 政治宣传的显影、说服和风向标作用
,4.2.2 政治情感形成三重评价过滤网
4.3 左右政治行为
4.3.1 宣传影响政治参与收益感和代价感
4.3.2 政治行为拉动态度协调一致
第5章 美国大选中政治宣传的技术路线
5.1 “微观目标”技术
5.1.1 “微观目标”的含义和必要性
5.1.2 具体方法:大数据和选民预测模型
5.1.3 “微观目标”技术对政治宣传的作用
5.2 田野实验技术
5.2.1 研究政治宣传效果的方法概述
5.2.2 操作方法:现实中的测试组和控制组
5.2.3 田野实验对政治宣传的作用
第6章 美国政治宣传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6.1 政治宣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
6.1.1 从政治宣传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6.1.2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6.1.3 选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载体
6.2 借鉴美国大选政治宣传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6.2.1 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政治宣传思想
6.2.2 认知层面:故事吸引,事实冲击,分类引导
6.2.3 情感层面:信息共鸣,认同宣传者,迁移环境情感
6.2.4 操作层面:运用大数据,微观定位
6.3 充分认识美国大选政治宣传中的问题
6.3.1 政治认知:宣传的公民教育功能弱化
6.3.2 政治情感:谎言诽谤伤害候选人,妨碍政治认同
6.3.3 政治行为:竞选明星不等于执政能手
附件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