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德三编著
页数:42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154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全面系统的介绍巴氏学说而且与一般流行病学的写法不同,作者是从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的角度来介绍巴氏学说基本原理的理论根据。为什么病原体、媒介、宿主动物三个生物学因素进化成了自然界的自然疫源地,这些问题在一般流行病学书中不会涉及的,可以说,流行病学书只介绍了”其然”,而这本书是介绍”其所以然”。这是本书的特点,在介绍这些基本理论时,穿插了近五十年所取得的新城就中,几十种疾病(鼠疫、土拉伦菌病、蜱性脑炎、利什曼病、Q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病、非洲昏睡病、吸血虫病,多种寄生虫病,多种蠕虫病,巴通体病,非典,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病等),书中特别强调自然疫源地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防治方法的理论根据。
本书特色
《传播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性学说概论》从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氏学说基本原理和理论根据,解释了为什么病原体、媒介、宿主动物三个生物学因素进化成了自然界的自然疫源地等内容。《传播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性学说概论》在介绍这些基本原理和依据时,穿插了近50年依据这些理论实践成就的几十种疾病防御(鼠疫、土拉伦菌病、蜱传脑炎、利什曼病、Q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病、非洲昏睡病、吸血虫病、多种寄生虫病、多种蠕虫病、巴通体病、非典、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病等),特别强调自然疫源地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防治方法和防治依据。
《传播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性学说概论》可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学生及广大医学爱好者提供参考。
目录
第一节 动物病、传播性疾病和非传播性疾病
第二节 建立疾病自然疫源地性学说的前提
第三节 传播性疾病的自然疫源地性
第四节 疾病的自然疫源地是一种病原生物群落
第五节 疾病的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及基础疫源地的形式和空间上的划分
第六节 传播性疾病自然疫源地中的媒介,它们的行为和影响它们侵袭力的外部环境因素
第二章 疾病自然疫源地性学说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生态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鼠疫自然疫源地性早期研究简介
第三节 病原生物群落中的主要成分
第三章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病原体
第一节 病原体的生态学简介
第二节 病原体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节 病原体在媒介和宿主动物体内的命运
第四节 病原体在外环境中保存的形式
第五节 土壤和水体中的腐食菌
第六节 水生生态系中的食物链
第七节 分布在外环境(土壤、水体)中腐食菌的流行病学意义
第四章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媒介
第一节 媒介的一些生物学简介
第二节 由媒介传播的疾病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的形式及外环境因素
第三节 病原体通过它们的媒介传递的方法
第四节 由媒介和供血动物保存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体的意义
第五节 媒介与病原体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微生物对媒介的感染及它传递病原体的寿命
第七节 媒介的迁移以及具体的地理地点内消灭被它们所传播的疾病的经验
第八节 某些影响吸血节肢动物传递疾病病原体的感受性及效率的因素
第九节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媒介能转换吗?
第十节 保证吸血节肢动物成为疾病病原体的特异性媒介的发育和食性的一些特点
第十一节 某些蜱的主要生态学特点
第十二节 媒介对病原体种群特征的影响
第五章 宿主
几个术语
第一节 供血者和受血者在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体循环过程中的一般意义
第二节 更换宿主动物对病原体的影响
第三节 爬行动物和鸟类在病毒循环中的意义
第四节 在感染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时受血者种和年龄的意义
第五节 受血者对病原体种和季节的感受性的差别(以鼠疫和其他自然疫源地性疾病为例)
第六节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体受血者哺乳动物生理状况的年龄和季节变化
第七节 各种受血者对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体感染的敏感性
第八节 多宿主的病原体能传播多种疾病吗(巴通体菌简介)
第六章 人兽病的景观流行病学
第一节 景观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人兽疾病的景观流行病学简介
第三节 景观流行病学的实际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自然疫源地
第一节 自然疫源地
第二节 自然疫源地的一些主要特点
第三节 飞行性虫媒自然疫源地性疾病在全球的流行动态
第四节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生物群落的散布
第五节 非洲锥虫病自然疫源地的特点
第六节 旋毛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第七节 蠕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第八节 疾病自然疫源地结构及其动态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某些自然疫源地性疾病
第一节 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近况
第二节 土拉伦菌病
第三节 禽流感
第四节 冠状病毒病(非典型肺炎)
第五节 埃博拉出血热
第九章 动物流行病学简介
第一节 动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动物流行病与动物数量的关系
第三节 动物流行病的研究方法举例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欧亚大陆非热带地区外的亚洲及非洲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一节 鼠疫病病原体的分布
第二节 鼠疫病病原体分布的屏障假说
第三节 一些概念
第四节 亚洲东南亚鼠疫疫源地
第五节 非洲鼠疫疫源地
第十一章 美洲大陆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一节 北美洲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二节 南美洲鼠疫自然疫源地
第十二章 起源与进化
第一节 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第二节 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病原体的进化方向
第三节 病毒的起源
第四节 关于昏睡病起源的假说
第五节 关于各种利什曼原虫在发生学上的亲缘关系
第六节 追索宿主系统发生的一种方法
第七节 流感病毒大流行株的起源
第八节 鼠疫和土拉伦菌病的进化
第九节 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起源问题(N.X.苏尔塔纳耶夫(1960)的观点)简介
第十节 库切鲁克(1965)关于鼠疫古发生中与啮齿动物区系史有关问题的观点简介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野生动物是传染病病原体的储存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物不同门类中的动物病的简介
第三节 居民点与动物病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对自然疫源地性疾病及其自然疫源地的管理
第一节 管理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生产力的生态学基础
第二节 对自然疫源地性疾病的预防和对自然疫源地的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传染病自然疫源地性的主要术语和概念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