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雨果
页数:1394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0046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目录
第一卷 正义者
第二卷 沉沦
第三卷 1817年
第四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第五卷 下坡路
第六卷 沙威
第七卷 尚马秋案件
第八卷 祸及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第二卷 奥里翁战舰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第四卷 戈尔博老屋
第五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第七卷 题外话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第二卷 大绅士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孙
第四卷 ABC朋友会
第五卷 苦难的妙处
第六卷 双星会
第七卷 咪老板
第八卷 坏穷人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诗
第五部 冉阿让
节选
《悲惨世界》: 不妨回顾一下几年前的情况: 米里哀先生就任主教不久,就和另外几个主教同时被皇帝封为男爵。众所周知,教皇是在1809年7月5日至6日被拘捕的;为此拿破仑召开了法兰西和意大利主教联席会议,让米里哀先生参加了。联席会议于1811年6月15日在巴黎圣母院召开,首次会议由斐许红衣主教主持;包括米里哀先生在内共有九十五位主教出席。不过,他只参加一次大会和三四次专题讨论会。他是山区的一位主教,过惯了简陋贫苦的生活,十分接近大自然,因此到了那些达官贵人中间,似乎带去了改变会议气氛的见解。他很快返回迪涅。有人问他为何来去匆匆,他回答说:“我妨碍他们。外面的空气是我带给他们的。我对他们就像一扇敞开的门。” 另外一次他说道: “有什么办法?那些大人全是王公贵戚,而我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农村主教。” 他的确讨人嫌,说话做事都很怪,有一天晚上,在一个地位很高的同事的府上,他居然脱口讲出这样的话: “如此漂亮的座钟!如此华丽的地毯!如此漂亮的号服!这些东西一定烦人。我可不愿意让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终日冲我耳边嚷:有人在挨饿!有人在受冻!还有穷人!还有穷人!” 顺便说一句,仇视豪华的物品并不见得明智。这种仇视隐含对艺术的敌意。不过。对神职人员而言,除了显示身份和举行仪式之外,就不应该讲排场,那种习惯会暴露行善济贫未免徒有虚名。身为教士而养尊处优,就是倒行逆施。教士应当靠近穷人。要劳作就必然沾些尘土,而一个人日夜接触种种苦难、种种不幸、种种贫困,自身怎么可能毫无圣洁的清寒之色呢?能够想象一个人站在火堆旁边而不感到热吗?能够想象一个工人终日在冶炉旁干活,连一根头发也没有烧焦,连一个指甲也没有熏黑,脸上没有流下一滴汗,没有沾上一点炉灰吗?教士,尤其是主教,他的慈悲心怀的首要证据,就是清苦的生活。 自不待言,迪涅主教先生就是这样考虑的。 同样,我们也应当相信,在某些敏感点上,他不会附和那种所谓的“时代思潮”。他不大参与当时的神学争论,在牵涉教会和国家的问题上,他也讳莫如深;不过,有人若是真的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会看得出他倾向于罗马教派,而不大推崇法国教派。我们描写一个人而又不想隐讳,就不能不补充一句,他对逐渐失势的拿破仑的态度极为冷淡。从1813年开始,凡有抗议政府的行动,他不是参加就是赞成。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卷土重来,经过本地区时,他也拒不迎驾;在“百日政变”②期间,他还拒不指示本教区为皇帝做弥撒。 除了妹妹巴蒂丝汀小姐之外,他还有两个亲兄弟:一个是将军,另一个任过省督。他时常给他们写信。有一段时间,他对头一个兄弟口气严厉,因为在戛纳登陆那时候,那个当将军的兄弟在普罗旺斯地区是一方指挥官,率领一千二百名士卒追击皇帝,就好像有意放行。而当过省督的兄弟为人忠厚本分,回到巴黎在珠宝匣街隐居,他给这个兄弟写信的语气就亲热多了。 可见,卞福汝主教也有表示政见的时候,也有心酸的时候,也有阴云。一时情绪的阴影,还会掠过他这片只容永恒事物的温和而伟大的脑海。当然,这样一个人还是没有政治见解为好。请不要误会我们的意思,我们绝不想把所谓的“政治见解”,混同于对进步的强烈渴望,混同于爱国的、民主的和人道的信念,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信念应该是任何慷慨心灵的底蕴。仅仅间接涉及本书内容的问题,在此就不深入讨论了;一言以蔽之,卞福汝主教如果不是保王派,在静穆的瞻仰中,他的目光如果一刻也没有走神儿,那就更加出色了。须知这种静穆的瞻仰能超越人间的风云变幻,清晰地望见真理、正义和慈善这三道纯洁之光闪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