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保胆外科学

封面

作者:莫国贤主编

页数:358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89066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各种保留脏器的疗法应运而生。如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脾外伤的保脾手术、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及盆腔手术时保留生殖神经功能等。而对于胆道外科中的主要脏器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近100年来均以胆囊切除为主要手段。基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医学对胆囊重要性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作者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以前也是以切胆为己任。在由切胆转变到保胆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有来自患者的,更多的是来自主张切胆医生的质疑和反对,这些问题不仅理论上要答复,而且实践中也必须解决。不回答这些问题,保胆治疗就不可能顺利开展,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又不是写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必须有公开的、成熟的、已为人们公认的常识资料以及我们和其他同行治疗的结果为依据,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地进行解释和答复。这就需要有一本专门为保胆而写的专著。本书既便于临床专科医生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阅读,以利于临床决策,又方便患者家属咨询参考。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对医生、社会和家庭都有较大的参考作用。是国内外首部此领域代表性著作。

作者简介

莫国贤,主任医师,广西宾阳人,1942年出生,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历任第二军医大学教学医院教授,海军四一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微创外科中心主任,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专家。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中华医学会会员,曾主译英文版“外科学中有争论的问题”专著,发表相关重要论文10余篇。1992年起在上海首批开展腹部微创外科手术,是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的专家之一。十年前得到了北京医科大学国内ZHU名内镜专家张宝善教授的指教,率先在上海市及华东等地区多家医院开展小切口胆道镜保胆取石,取息肉微创新技术1500余例,患者遍及27个省市、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国外。首先提出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评估胆囊功能的思路,应用MRCP(磁共振增强显影检查)多维成像技术评估胆囊管通畅程度,诊断胆囊管结石,判断胆囊功能,在国内外率先将胆囊底部悬吊术、胆囊管切开取石术、哈袋切开取石术、哈袋成形术及胆囊哈袋肝总管吻合术用于保胆取石术并在术后结合药物、理疗等综合措施预防结石复发,从外科角度为防止结石复发并阐明其机制作了大量的实践及理论探索,在保胆时用切开取石方法治疗Mirizzi综合征,开辟了新的途径,把“用外科方法改变成石环境”作为新旧保胆治疗的分水岭和本质区别;率先提出勉强“分离、结扎、切断胆囊管”是胆道损伤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能保不切,必须切时,避开分离、结扎、切断胆囊管”是预防胆道损伤的根本出路;从广义的微创观出发,根据数据和经验提出“切口大也能微创、无镜也微创”的理念。提出保胆治疗,不只是简单的取出结石和单纯保留胆囊,而是保护肝脏、胆道、Oddi括约肌、胰腺等整个胆树的正常生态,根据循证医学原理和
……

本书特色

本书以百年开腹切胆及近30年LC切胆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以及近30年保胆的成果资料为依据,证明冉瑞图院士“用预防来结束切胆时代”和裘法祖院士关于“保护胆囊存在”的呼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出胆道外科应该从切胆向保胆的战略转变,为创建中国特色的胆道外科增砖添瓦。本书介绍作者已经开展的胆囊结石(息肉),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哈袋与胆囊管结石嵌顿等的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方法及其原理;其他同行开展的方法以及将来条件成熟后可能开展的其他方法,以实践来回答质疑,用数据来支持观点。作者希望通过我们的循证说理式的分析,使同道在临床上对保胆更有信心,投入更大的热情从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胆道外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目录

第一篇医学思维与医学模式概论 第一章医学模式的演变 第一节生物医学模式 第二节科学精神和“科学主义” 第三节正确对待新技术 第二章保胆与人文医学 第一节人文医学的特征和意义 第二节人文医学应该是中国特色的医学模式 第三节保胆治疗与人文医学的关系 第四节人文医学模式下对医生的要求 第五节人文医学模式下对患者的要求 第六节人文医学模式对医疗改革的意义 第二篇保胆与循证医学 第一章有对照的临床试验 第一节临床对照试验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节循证精神无处不在 第三节有对照的临床试验——外科中的随机化临床试验 第二章循证医学概述 第一节定义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核心思想 第三章循证医学目的和意义 第一节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 第二节实施循证医学的意义 第四章循证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第一节循证医学(EBM)的历史 第二节循证医学的发展背景 第五章循证医学中证据的价值(或强度)分类 第一节循证医学所要求的临床证据有3个主要来源 第二节证据科学性的认定方法 第三节临床证据产生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发现、寻找和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节发现、寻找和提出临床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找准临床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第七章循证医学(EBM)与日常临床实践的关系 第一节循证医学(EBM)在日常临床实践的运用 第二节怎样看待并使用专家意见 第三节循证医学与保胆治疗 第三篇微创观念 第一章微创观念的形成 第一节微创是医学始终遵循的一贯理念 第二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节“微创”的相关争议 第二章关于“微创”存在的误区和专家论述 第一节“微创”主要误区 第二节有关专家关于“微创”主要论述 第三章走出“微创”误区 第一节用腹腔镜做手术不一定是微创 第二节对设立“微创外科”的质疑 第四篇中医对胆石症的认识与防治 第一章中医诊疗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整体观 第二节“表里”观 第三节互联性 第二章中医对胆囊和胆囊疾病的认识 第一节胆的生理解剖 第二节病理和病症 第三节发病机制 第三章中医学关于胆石症分型与治疗 第一节中医把胆石症分为气郁型、湿热型和脓毒型 第二节中医治疗胆石症主要方法 第三节中医防治胆结石的方法与科研论证 第五篇胆道外科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西医胆道解剖和胆囊手术 第一节主要经历 第二节胆囊手术的发展经历 第三节保胆治疗兴起 第二章胆管手术的发展经历 第三章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认识和治疗的发展 第一节主要经历 第二节胆道手术发展经历对现代保胆治疗的意义 第三节胆囊结石的病因机制研究的经历 第六篇与保胆相关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胆囊结构 第一节胆囊大体结构 第二节胆囊的细微结构 第三节胆囊及胆囊管微管组织结构特点 第四节胆囊与胆石形成有关的解剖因素 第五节胆囊切除容易造成胆道损伤的解剖因素 第二章胆汁与胆囊 第一节胆汁的生成与调节 第二节胆囊的储存、吸收及浓缩功能 第三节胆汁的排泄功能 第四节胆囊分泌H+与黏液的功能 第五节胆囊压力的调节 第六节胆囊的免疫功能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第三章胆道流变学 第一节胆道流变学定义和目的 第二节胆道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胆汁流动状态与胆石形成的关系 第四章胆道压力改变的因素 第一节胆道压力升高后,胆汁成分的变化 第二节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压力变化以及与胆石形成的关系 第三节胆道压力与流量进行测量方法 第七篇胆汁代谢 第一章胆汁中脂质代谢 第一节胆固醇代谢 第二节磷脂代谢 第三节脂肪酸代谢 第二章胆汁酸代谢 第一节胆汁中的胆汁酸 第二节哪些因素影响胆汁酸合成 第三章钙、蛋白质代谢与结石形成 第一节胆汁中钙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第二节黏蛋白与结石形成的关系 第四章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 第一节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学说 第二节结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成石胆汁 第四节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机制 第五节胆固醇的成核 第五章胆囊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胆囊黏膜功能异常有利于结石形成 第二节胆囊收缩功能异常促进结石形成 第三节胆石动物模型中的胆囊运动减弱 第四节胆汁淤滞和胆泥形成的关系 第五节胆囊解剖与结石形成 第六节人们如何进行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前瞻性研究 第六章胆红素代谢 第一节胆色素结石的特点 第二节“胆色素钙”难溶的化学基础 第三节感染与棕色胆色素结石的关系 第四节黑色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因素 第五节结石难以溶解的原因 第八篇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研究最新进展 第一章回顾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21世纪初成石机制的研究 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胆石症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第二节肝脏基因表达研究 第三节小肠黏膜胆固醇摄取相关基因的表达 第四节胆囊黏膜功能异常 第五节胆囊运动功能异常 第六节胆汁酸在肝胆肠循环的作用 第七节胆汁酸代谢 第三章促成核或抑成核因子在胆石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章细菌感染因素与结石关系 第五章线粒体与胆结石的关系 第六章脂肪因子与胆结石 第一节胰岛素抵抗与胆固醇胆石症相关研究 第二节脂肪细胞因子与胆结石关系 第七章张圣道、韩天权团队对胆结石患者预测的研究工作 第八章探索成石机制的展望 第九章对基因研究进展的认识 第一节基因检测时代尚未到来 第二节警惕商业操作 第三节基因与结石形成有关,改变不了结石可以预防的结论 第四节存在争议,有待研究证实 第九篇环境因素与结石形成关系 第一章胆石症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研究胆石症的流行病学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胆石症流行病学的方法 第三节胆石症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 第四节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情况 第二章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第一节世界各国胆石症的发病率 第二节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影响胆囊结石自然过程的其他因素 第四节我国胆石症预防的策略 第十篇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胆囊良性肿瘤命名和分类 第一节胆囊良性肿瘤命名 第二节胆囊良性肿瘤分类 第二章腺瘤的病理特点 第一节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病理特点 第二节胆囊假瘤病理特点 第三节胆囊增生性病变病理特点 第四节其他良性假瘤 第三章胆囊良性肿瘤的诊断 第一节胆囊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第二节胆囊良性肿瘤的超声检查 第三节胆囊良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第四节胆囊良性肿瘤病变鉴别诊断 第四章以往胆囊良性肿瘤治疗原则及缺陷 第一节手术指征 第二节手术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观察随访 第四节以往治疗胆囊良性肿瘤原则的缺陷 第十一篇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 第一章胆囊结石分类研究 第一节胆囊结石分类研究主要方向 第二节结石分类方法 第二章急性胆囊炎 第一节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因 第二节急性(结石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理特点 第三节胆囊炎胆石症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四节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 第五节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处理原则 第六节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第七节以往胆囊结石病治疗目的 第八节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治疗原则 第九节胆石症治疗的总原则 第三章胆囊结石的并发症 第一节胆囊结石并发症大约有七大类 第二节胆囊结石梗阻性急性胆囊炎 第三节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可能的并发症与Mirizzi综合征 第四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第一节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胆石症发病率关系 第二节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胆源性胰腺炎病理生理改变 第四节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 第十二篇胆囊切除术 第一章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 第一节相对规范的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 第二节关于预防性胆囊切除的争议 第三节胆囊结石的自然过程 第二章胆囊切除手术 第一节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 第二节困难情况下的胆囊切除术 第三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四节胆囊手术的术后处理 第十三篇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第一章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 第一节胆囊切除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第二节美、中二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的比较 第二章医源性胆道损伤 第一节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病率 第二节腹腔镜胆囊切除所造成的胆道损伤的特点 第三节胆囊切除术引起胆道损伤的因素 第三章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后果 第一节致伤、致残、致死人数不亚于同期战争 第二节诉讼案大幅度升高 第三节胆道损伤百分比再低对患者和家庭都是巨大的灾难 第四节胆道损伤修复治疗后的并发症 第五节胆道损伤后各项辅助检查与治疗的并发症 第四章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 第一节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预防胆道损伤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新式保胆取石是防止胆道损伤的最有效方法 第十四篇胆囊切除远期不良后果 第一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 第一节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原因与分类 第二节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诊断方法 第四节PCS的治疗原则 第二章胆囊切除后对人体的长远的影响 第一节胆囊切除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胆囊切除术对消化系统的长远影响 第三节胆囊切除术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 第四节胆囊切除对胰腺的影响 第五节胆囊切除后的亚健康状态 第六节胆道损伤与存活率的关系 第十五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有的并发症 第一章腹腔镜胆囊切除特有的并发症 第一节腹腔镜胆囊切除特有的并发症的种类 第二节腹腔镜气腹并发症 第三节穿刺口并发症 第四节套管穿刺针穿刺的并发症 第二章腹腔镜电外科器械有危险性(scott rohlf) 第一节绝缘失效的原因 第二节绝缘失效危害 第三章电流直接耦合 第一节电流直接耦合的定义 第二节电流直接耦合潜在危险 第四章电容 第一节定义 第二节在金属套管上的电容耦合电流量有赖因素 第五章电容耦合电流 第一节电容耦合电流定义 第二节电容耦合电流的危险性 第三节腹腔镜电外科器械并发症的后果 第十六篇新式保胆治疗的兴起 第一章胆囊在胆道外科中重要性 第一节胆囊在胆道外科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节胆道外科的现状 第二章胆囊重要性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节“胆囊是结石产生的温床”或仅是运输通道 第二节没有客观对待新式保胆取石(息肉) 第三节复发率仅是众多疗效综合要素之一 第三章新式保胆治疗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对胆囊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和提高 第二节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助推保胆的兴起 第三节人们需求多元化 第十七篇纤维胆道镜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 第一章胆道镜发展史和结构 第一节纤维胆道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纤维胆道镜的主要构造 第三节临床常用的纤维胆道镜 第四节纤维胆道子母镜 第二章纤维胆道镜如何保管与维修 第一节纤维胆道镜养护 第二节纤维胆道镜使用过程注意事项 第三章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第二节纤维胆道镜使用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纤维胆道镜取石技巧 第四章内镜进展 附件1疑难肝内结石的胆镜治疗 附件2硬质超声胆道镜在胆囊息肉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附件3保胆手术指南附件2007.12. 附件4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技术操作规范(讨论稿) 附件5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技术操作规范(讨论稿) 第十八篇胆囊结石(息肉)外科保胆治疗 第一章保胆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一节保胆适应证 第二节手术禁忌证 第二章术前胆囊功能的评估 第一节胆囊浓缩功能测定方法 第二节胆囊动力学测定方法 第三节简便评估方案 第四节动态评估方案 第三章保胆手术方式 第一节小切口内镜保胆取石(息肉)操作方法 第二节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取息肉操作方法 第三节完全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方法 第四节免气腹全腹腔镜取石(息肉)方法 第五节三镜联合保胆取石 第四章胆囊息肉的保胆治疗 第一节胆囊保胆取息肉适应证 第二节胆囊保胆取息肉方法与注意事项 第五章特殊情况下的保胆取石 第一节保胆中的特殊情况 第二节胆囊底部悬吊术的适应证、方法及其预防结石复发的原理 第三节胆囊(哈袋)肝总管吻合成形术 第四节哈袋切开取石及哈袋成形术治疗Mirizzi氏征 第五节胆囊管切开取石 第六节胆囊肌腺病—胆囊肌腺病部分切除术 第七节胆囊壁间结石 第八节几种保胆方法的比较 第九节保胆术后处理 第十九篇非手术去石保胆治疗 第一章药物溶石治疗方法 第一节口服溶石疗法和药物 第二节胆石溶解剂的适应证及应用对象 第三节口服溶石法疗效及缺点 第四节影响口服溶石疗效的因素 第五节口服溶石药物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第六节中西结合,总攻排石疗法 第二章灌注溶石疗法 第一节灌注溶石疗法的溶石剂 第二节灌注溶石疗法的适应证 第三节灌注治疗的具体方法、效果与不良反应 第三章体内碎石器的种类,作用原理 第一节液电碎石器(EHL)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第二节超声碎石器(UL)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第三节激光碎石器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第四节体内碎石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经皮胆囊碎石的优缺点 第四章体外碎石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按冲击波发生原理,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碎石机有四种 第二节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制 第三节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损伤效应 第四节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胆囊结石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方法 第六节胆囊结石碎石效果的评定 第七节碎石后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非手术去石疗法联合应用 第一节口服溶石合并冲击波碎石状况 第二节灌注溶石合并冲击波碎石优缺点 第六章保胆取石中液电碎石、钬激光碎石、超声碎石的应用进展 第一节瑞士EMS第三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 第二节美国公司YAG钬激光碎石器 第三节液电碎石仪 第四节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 第五节四种碎石仪的比较 第二十篇药物预防临床研究进展 第一章从胆石成因研究谈胆石症预防的新策略 第一节从肝脏途径调节胆固醇饱和指数预防胆石症的策略 第二节从抑制小肠胆固醇摄取途径预防胆石症的策略 第三节基因治疗 第二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研究 第一节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二节高血压药物选择和应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三节纠正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四节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第五节线粒体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 第六节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第三章抑制黏蛋白的高分泌预防胆结石形成 第四章改善胆囊排空障碍的药物研究 第五章减轻胆囊炎症,降低胆石的发生率 第六章溶石治疗药物进展 第七章中医中药胆结石预防的研究 第二十一篇预防保胆后结石复发——保胆外科学根本性任务 第一章保胆复发概况 第一节保胆复发率 第二节对保胆取石术后复发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保胆后预防结石复发的可行性 第一节对结石成因的研究与结石复发的预防 第二节对结石成因的研究广泛深入,成果丰硕 第三章以防为主,标本兼治 第一节转化医学在保胆外科中的应用 第二节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预防方案 第四章保胆取石患者选择与复发率 第一节从降低复发率角度,最理想的选择标准 第二节按“保胆取石适应证和微创保胆手术指南”选择 第三节参照患者意愿 第五章手术方法选择 第六章药物预防 第一节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 第二节抑制黏蛋白的分泌 第三节增强或改善胆囊排空障碍的药物 第四节口服溶石药物滔罗特 第五节中医中药预防结石复发 第七章中医经络和磁疗 第一节中医经络治疗 第二节保胆取石后旋磁辅助治疗的方法、原理及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三节旋磁排石治疗胆石症的报道 第八章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俗预防结石复发 第一节环境因素使胆结石发病率增加 第二节环境因素变化使胆石类型发生转变 第三节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成为胆囊结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第四节遵循AHA营养委员会“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科学声明” 第五节预防结石形成的一些食物参考 第九章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十章技术进步可促使保胆复发率不断降低(小结) 第二十二篇保胆治疗的循证医学基础 第一章相关表格 第一节各种胆囊结石治疗效果比较表 第二节腹腔镜切胆和新式保胆后果比较表 第三节腹腔镜切胆和保胆后患者生活质量对照表 第四节胆囊肝管吻合与切胆后胆管空肠吻合疗效比较表 第五节重视效果(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比值 第二章正确对待循证依据 第一节不应先入为主,预设立场 第二节控制损伤程度是微创的重要循证依据 第三节先有实践后有循证依据 第四节循证医学与创新并不矛盾 第五节没有负面证据,也是一种证据 第六节按循证要求合理采集数据证据与评估获取的资料 第二十三篇转化医学与保胆外科 第一章提出转化医学的背景 第二章策略:双向转化 第三章体制和政策支持 第四章培养能力,迎接转化医学的春天 第五章转化医学与保胆外科 结束语胆道外科的战略目标 附件1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版) 附件2缩写英中文名称对照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保胆外科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8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