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云著
页数:44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61979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失能老人已有近4000万人,他们的照护服务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书以中国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问题为研究对象,梳理并评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阐述了失能老人的特点,运用需求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从失能老人对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需求的视角出发,通过质性分析与量性分析方法的结合,全面剖析了中国针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供给现状。对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对比,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和大量的访谈事例说明失能老人对照护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的需求与非失能老人不同,高龄失能老人与非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也存在差异。作者在对照护服务供需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应以突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困境为重点,政府应针对失能老人制定长期照护服务的专项法规和发展规划,在借鉴了国外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加强照护服务一体化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的有效递送,发挥不同照护服务模式的优势,针对失能老人需求的特点进行照护服务的分类供给,以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水平。
作者简介
肖云,重庆人,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主持过国家课题、教育部课题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研究的内容涉及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等。曾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三次,优秀奖一次。
本书特色
近4000万中国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问题应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肖云最的《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研究》以中国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问题为研究对象,梳理并评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运用需要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从失能老人对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需求的视角出发,用调查数据和大量的访谈事例全面剖析了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对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失能老人与非失能老人对照护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的需求存在的差异。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应以突破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困境为重点,政府应针对失能老人制定长期照护服务的专项发展规划,构建中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水平。
目录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养老服务相关法规政策分析第一节 养老服务法规政策初设阶段(1949—1981年)一 初设阶段养老服务相关法规政策二 对初设阶段养老服务政策的评析第二节 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探索阶段(1982—1998年)一 探索阶段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发展二 对探索阶段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评析第三节 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完善和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一 完善和发展阶段颁布的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二 对完善和发展阶段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主要内容的分析三 完善和发展阶段对养老服务法规政策的推进四 完善和发展阶段养老服务政策的不足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与特点第一节 受访失能老人的基本情况一 受访失能老人的个人信息二 受访失能老人的婚姻、居住和子女情况三 受访失能老人的收入情况四 受访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第二节 失能老人的基本特点一 失能老人与自理型老人的共同特点二 失能老人的特点三 “五保”和“三无”失能老人的特点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分析第一节 失能老人对照护服务模式的需求分析一 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模式的概念界定和比较二 对失能老人选择照护服务模式意愿的实证分析三 失能老人选择照护服务模式需求分析的结论第二节 失能老人对照护服务内容的需求分析一 生活照料是失能老人排在首位的服务需求二 失能老人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仅次于生活照料服务……
第五章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与问题
第六章 长期照护服务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