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娄胜霞
页数:21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85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与系统的方法、反思与批判的方法和文献阅读法,坚持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研究路径,系统地研究了生态文明相关问题,辩证地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作者简介
娄胜霞,女,汉族,贵州遵义人,博士研究生,法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中共党员,现任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长期致力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西部地区经济作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人口计生委规划课题、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科技厅软科学课题、教育厅科研课题各一项;主持完成遵义市、学校课题五项。出版专著一部,参编高校教材三部。
目录
导论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二 研究历史与现状的追踪分析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方法与创新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问题的认识与发展一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第二节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一 国际背景二 国内背景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与意义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创贡献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三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走出生态困境的必然选择五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第二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观第一节 文明与生态文明一 什么是文明二 什么是生态文明三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第二节 生态文明观一 什么是生态文明观二 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三 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观才是科学的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观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观的区别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二 自然环境复杂三 生态环境脆弱第二节 经济社会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三 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优势与挑战并存第三节 生存与发展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生存与环境的矛盾二 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问题第一节 发展观方面的问题一 传统发展观及其反思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发展观问题第二节 政策选择方面的问题一 可供选择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及其问题二 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激励方面的问题第三节 文化观念的障碍问题一 文化观念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作用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文化观念的障碍第四节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问题一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问题二 公平性与行政法律公正性问题三 区际公平性问题四 区域内部城乡间的不公平性五 代际不公平性问题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人为本一 什么是以人为本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尺度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从实际出发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坚持发展与保护的统一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具有可持续性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遵循的基本理念一 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二 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三 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 多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二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三 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四 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五 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六 政府的主导性与群体自觉性的关系七 环境治理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八 法律规范与教育引导的关系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具体建议一 完善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制度体系二 发展生态经济三 加强科技创新四 加强文化创新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第一节 自然环境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二 自然环境复杂三 生态环境脆弱第二节 经济社会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三 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优势与挑战并存第三节 生存与发展维度的生态问题一 生存与环境的矛盾二 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问题第一节 发展观方面的问题一 传统发展观及其反思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发展观问题第二节 政策选择方面的问题一 可供选择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及其问题二 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激励方面的问题第三节 文化观念的障碍问题一 文化观念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作用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文化观念的障碍第四节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问题一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问题二 公平性与行政法律公正性问题三 区际公平性问题四 区域内部城乡间的不公平性五 代际不公平性问题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人为本一 什么是以人为本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尺度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从实际出发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坚持发展与保护的统一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具有可持续性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遵循的基本理念一 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二 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三 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 多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二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三 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四 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五 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六 政府的主导性与群体自觉性的关系七 环境治理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八 法律规范与教育引导的关系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具体建议一 完善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制度体系二 发展生态经济三 加强科技创新四 加强文化创新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