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

封面

作者:廖国一等著

页数:252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226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大背景,对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从环北部湾地区的角度对京、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宏观梳理与微观研究,剖析了环北部湾地区京、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各自特点、规律,并就环北部湾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把环北部湾地区置于南海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置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视角下来认识和评估京、壮、瑶、黎等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位等。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可供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及政府、产业部门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廖国一,广西合浦人,广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担任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基地中国一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主任、泛北部湾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职。2005~2006年在日本东洋大学做访问学者,2012年被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聘为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泛北部湾历史与现状问题、华南民族文化、区域旅游开发等。主持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民族研究》《宗教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目录

绪论第一章 北部湾京族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第一节 京族渔村海洋经济发展和渔商文化变迁一、氵万尾村的概况二、历史上沥尾京族的海洋经济及其转型三、京族模式:“靠海吃海”生计内涵的演变和升级四、渔商文化:与经济生产相适应五、保存和延续: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六、新形势下京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二节 京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一、以海洋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京族传统文化二、以开发京族海洋文化为中心,发展中越边境的特色旅游
第二章 环北部湾壮族农村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第一节 广西北部湾壮族农村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一、那桑村——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壮族村落二、大岭脚村——城市化的壮族村落三、东山村——异地移民的壮族新村四、环北部湾壮族经济转型和文化适应五、环北部湾的发展优势给壮族农村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第二节 广西钦州市屯西村壮族经济结构的变迁一、屯西村经济结构的变迁二、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三、制约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第三章 十万大山瑶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第一节 十万大山瑶族经济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一、十万大山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十万大山瑶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三、十万大山地区瑶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第二节 广西上思县百管屯瑶族生产方式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一、百管屯瑶族生产方式的转型二、百管屯瑶族社会文化的变迁三、百管屯瑶族生产方式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启示
第四章 海南黎族经济转型与社会文化变迁第一节 海南黎族经济转型与“一区一圈”建设一、海南黎族概况二、海南黎族生产方式转型三、海南黎族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北部湾经济圈对海南黎族经济的影响五、以参与“一区一圈”为契机,实现经济利益共享的对策分析第二节 五指山黎族番茅村历史变迁及产业转型一、番茅村——五指山黎族地区的一个历史名村二、番茅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特色及其重要价值三、番茅村博物馆的建设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第五章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模式第一节 新、马、泰、越经济发展与环北部湾的对策一、新、马、泰、越经济发展概况二、新、马、泰、越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三、环北部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二节 广西防城港市少数民族与越南的经济交往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防城港市壮族、京族和瑶族与越南经济交往的历史与现状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防城港市壮族、京族和瑶族与越南经济交往的特点三、影响防城港市壮族、京族和瑶族与越南经济交往的政策因素第三节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的发展模式一、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几种发展模式二、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几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三、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新农渔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四节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一、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概况二、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现状三、制约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四、环北部湾经济圈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结语: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及其对社会文化变迁的深远影响一、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二、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三、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四、中国-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民族问题区域化、国际化的趋向越越明显五、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用好国家的民族政策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