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亮主编
页数:50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72390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受到了临床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半个世纪以来,ARDS的发病机制与诊疗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尽管如此,ARDS的诊治仍有许多难题等待解决,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加快我国ARDS诊治水平,编写本书。 全书包括七篇共三十四章内容,全面论述了ARDS的重要诊治进展,既有对ARDS诊治历史的追溯与扬弃,又有对ARDS诊治新进展的概括与总结;此外,为了更好地将ARDS发病机制与诊治技术进展推进到临床一线工作,本书还新增了ARDS案例讨论章节,期望内容上更加贴近临床。本书的主旨是将ARDS诊治进展全面地向读者们展示,并力求去芜存精,希望能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受到有益的启发。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呼吸内科学、重症医学、心胸外科学、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护及从事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可作为其在ARDS诊治与研究过程中的参考书,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罗亮,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并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美国胸科协会(ATs)会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区域与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科普委员会常务委员、无锡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重症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2014年至2015年问,曾于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留学。先后发表专业译文60余篇,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编著作3部。
本书特色
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受到了临床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半个世纪以来,ARDS的发病机制与诊疗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尽管如此,ARDS的诊治仍有许多难题等待解决,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加快我国ARDS诊治水平,编写本书。 全书包括七篇共三十四章内容,全面论述了ARDS的重要诊治进展,既有对ARDS诊治历史的追溯与扬弃,又有对ARDS诊治新进展的概括与总结;此外,为了更好地将ARDS发病机制与诊治技术进展推进到临床一线工作,本书还新增了ARDS案例讨论章节,期望内容上更加贴近临床。本书的主旨是将ARDS诊治进展全面地向读者们展示,并力求去芜存精,希望能使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受到有益的启发。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呼吸内科学、重症医学、心胸外科学、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护及从事相关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可作为其在ARDS诊治与研究过程中的参考书,也可为其他相关专业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作为参考。
目录
第二篇 ARDS的发病机制第三章 ARDS的病因第一节 ARDS的常见病因第二节 ARDS遗传分析与易感性评价第三节 “不明原因”所致ARDS的病因学研究方法第四节 不同病因所致ARDS的转归差异分析第四章 ARDS发病机制研究第一节 ARDS肺泡上皮损伤机制第二节 ARDS肺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第三节 ARDS肺内炎症快速播散机制研究第四节 ARDS器官间信号传递的研究第五节 ARDS与凝血纤溶功能紊乱第六节 ARDS的肺组织修复与再生第五章 ARDS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第一节 ARDS的病理改变第二节 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第三篇 ARDS诊断与鉴别诊断第六章 ARDS的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第一节 ARDS的诊断思路第二节 ARDS的鉴别诊断第七章 ARDS危重程度评价第一节 ARDS危重程度评价的意义第二节 ARDS危重程度评价的方法第八章 ARDS诊断技术第一节 致病原的检测第二节 动脉血气分析第三节 ARDS血液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第四节 肺组织病理检查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评价第七节 机械通气监测与评价第八节 氧代谢动力学监测方法及评价第九节 床旁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及意义第十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十一节 呼出气冷凝水的检测及意义第四篇 ARDS机械通气治疗第九章 ARDS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历史演进第十章 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第一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第二节 ARDS机械通气模式应用与评价第三节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应用与评价第四节 小潮气量通气的应用和争论第五节 肺复张疗法的应用与评价第十一章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与评价第一节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第二节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第三节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第四节 俯卧位通气存在的争议第十二章 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的应用第一节 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第二节 无创机械通气应用的疗效评价第三节 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地位第十三章 机械通气期间的镇痛镇静与肌松治疗第一节 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第二节 常用镇痛剂与选择第三节 镇痛管理与评价第四节 常用镇静剂与选择第五节 镇静管理与评价第六节 肌松治疗的适应证第七节 常用肌松剂及选择第八节 肌松管理与评价第十四章 ARDS机械通气的撤离第一节 机械通气撤机计划的制订第二节 撤机筛查试验第三节 自主呼吸试验第四节 气道通畅程度的评价第十五章 ARDS的气道管理第一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第二节 人工气道的日常维护第三节 吸痰方法对ARDS疗效的影响
第五篇 ARDS飞机械通气治疗第十六章 ARDS的液体管理第一节 肺水清除机制第二节 肺水监测方法与评价第三节 ARDS液体管理的目标第四节 ARDS液体管理方法第五节 循证评述ARDS液体管理的疗效第十七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补充疗法第一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与维持稳态的机制第二节 ARD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第三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补充疗法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第四节 循证评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补充疗法第十八章 в受体激动剂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в受体激动剂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в受体激动剂在ARDS中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в受体激动剂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十九章 ARDS的气道内用药第一节 一氧化氮第二节 前列腺素第二十章 他汀类药物在ARDS中的应用与评价第一节 他汀类药物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他汀类药物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二十一章 糖皮质激素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糖皮质激素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二十二章 抗凝剂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抗凝剂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抗凝剂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抗凝剂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二十三章 抗氧化剂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抗氧化剂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抗氧化剂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抗氧化剂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二十四章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第三节 循证评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在ARDS中应用的疗效第二十五章 ARDS营养干预第一节 ARDS临床营养状态评估第二节 ARDS临床营养干预措施第二十六章 ARDS血液净化治疗第一节 血液净化治疗的原理第二节 血液净化治疗的时机第三节 血液净化治疗的模式选择与治疗剂量第四节 血液净化治疗在ARDS治疗中的评价第二十七章 体外膜肺在ARDS中的应用及评价第一节 ECMO在ARDS中应用的原理第二节 ECMO治疗的适应证第三节 ECMO治疗ARDS的干预时机第四节 ECMO的转流模式选择第五节 ECMO在ARDS治疗中的评价第二十八章 案例分析——提高ARDS疗效第六篇 ARDS并发症防治第二十九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第一节 VAP的危险凶素与发病机制第二节 vAP的常见致病菌第三节 VAF的诊断第四节 常见多耐药致病菌的抗生素选择第五节 VAP的非药物防治手段第三十章 深静脉血栓形成第一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第二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进展第三十一章 呼吸机诱导的膈肌功能障碍第一节 呼吸机诱导的膈肌功能障碍的定义第二节 呼吸机诱导膈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第三节 呼吸机诱导膈肌功能障碍的防治第三十二章 ARDS后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第二节 其他治疗第七篇 ARDS临床研究的国际协作与未来挑战第三十三章 ARDS临床研究的国际协作第一节 ARDS临床研究的国际组织第二节 ARDS临床研究国际协作取得的成果第三节 ARDS临床研究国际协作的前景第三十四章 ARDS临床研究的未来挑战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