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935-1949-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史

封面

作者:寇兴军

页数:483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011187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铁路史研究历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深受学者重视的一个领域,其研究对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近来,有关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有可喜的成绩,主要涉及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可以说,著述丰富,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需要提高的地方也有很多。作者对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的探讨,对进一步开展该学术领域的研究颇有启发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寇兴军,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长期在铁路部门从事科研、管理,及铁路史、志和地方志书、年鉴的编撰工作。曾任铁路系统年鉴工作委员会成员,原铁道部编辑出版系列高职评委会评委,中国年鉴研究会主办《年鉴信息与研究》编委,北京市地方志理事会理事,参加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及年鉴编校质量评审工作。主编《北京志·铁路运输志》、《北京铁路分局志》、《京张铁路》,参与编撰《中国铁路站名词典》、《河北省铁道志》等。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铁路史研究历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深受学者重视的一个领域,其研究对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近来,有关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有可喜的成绩,主要涉及宏观视角的总体史式审视;铁路与地方的区域史式探析;关键人物与铁路发展。可以说,著述丰富,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需要提高的地方也有很多。作者对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的探讨,对进一步开展该学术领域的研究颇有启发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清代铁路体制

第一章 铁路的诞生及传入中国第一节 铁路的起源一、铁路运输生产能力艰难形成二、铁路早期在英美等国的磨难第二节 铁路向世界传播一、铁路在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传人世界各地二、铁路成就了英美的大国地位第三节 铁路传入中国一、铁路识闻的传人二、清政府对铁路认识的转变

第二章 视铁路为“洋务”的抚夷体制第一节 清政府在铁路传人时期的行政及交通体制一、鸦片战争后铁路等“洋务”对中国的渗透二、传统的封建专制“六部”行政体制三、中国传统的驿道交通体制第二节 总理衙门前期对铁路的态度一、封建“六部体制”向“抚夷”体制过渡的社会背景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三、总理衙门的职官及职能第三节 总理衙门“抚夷”体制下的铁路运作一、“抚夷”体制下的铁路政策二、对铁路的抵制与拒绝三、铁路的试办

第三章 总理海军衙门以国防为由的筑路体制第一节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设立及职能一、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设立二、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职能及对铁路事务的举措第二节 海军衙门的筑路决策及体制一、关于铁路的争论,以“毅然兴办”为国策告终二、海军衙门的筑路体制

第四章 铁路重归总理衙门的“兴办实政”铁路体制第一节 铁路重归总理衙门管辖一、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裁撤二、总理衙门提出首次全国铁路政策规划第二节 铁路总公司及矿务铁路总局设置一、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二、统辖矿务铁路总局的设置第三节 铁路总公司及矿务铁路总局下的铁路体制一、铁路早期兴办的建设体制二、利权流失的开始

第五章 外务部考工司统辖下的铁路体制第一节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为外务部一、《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设为外务部”二、铁路归属外务部考工司辖署第二节 外务部及统辖矿路总局下的铁路体制一、外务部考工司及统辖矿路总局铁路体制的特征二、外务部统辖铁路时期的主要事务

第六章 商部通艺司统辖下的铁路体制第一节 商部的设立及铁路隶属通艺司一、商部设立的社会背景二、商部的设立第二节 商部组织机构和职能及铁路在商部的位置一、商部组织机构及职能二、直属机构及职能三、商部的地方机构四、商部的官制与官员第三节 铁路隶属商部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一、铁路隶属商部的管理体制二、铁路体制由地方转向产业体制的开始三、铁路初现网络需求,提出统筹体制

第七章 邮传部统辖下的铁路体制第一节 邮传部设立及职掌一、邮传部设立的背景二、邮传部的设立三、邮传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能四、邮传部的附设机构五、邮传部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第二节 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设置及职能一、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设置二、路政司、铁路总局的职能三、邮传部时期的交通系势力第三节 铁路体制迭变及其社会影响一、铁路借债筑路体制的演变二、铁路利权回收的努力三、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第二篇 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体制

第一章 北洋政府交通部的铁路体制第一节 北洋时期铁路体制所处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北洋政府交通部的设立第三节 交通部的铁路组织机构及职能一、路政管理机构及职能二、民国铁路总公司的设置及职能三、铁路局的设置四、其他铁路机构及官制第四节 铁路体制由分线设局向干线化设局演变一、铁路干线化及国有化逐步形成二、国有铁路管理体制渐趋权力集中统一三、铁路立法、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四、铁路行政系统规章 制度的建立及队伍整顿第五节 北洋铁路体制下的借款筑路高潮一、借债筑路再现高潮二、国有铁路举借外债筑路体制的再次盛行

第二章 国民政府铁道部铁路体制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过程中铁路体制的过渡一、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二、南方革命政权的铁路机构设置第二节 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设立及其组织机制一、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设置二、国民政府铁道部的职掌及官员任免三、直辖国有铁路的组织机制第三节 铁路体制的机制运作一、铁道部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的形成二、铁路体制的机制运作三、铁路对日本侵略的战备应对第四节 抗日战争爆发时的铁路战时体制一、铁路战时运输办法及铁道运输司令部二、一切为抗战的战时铁路运输机制

第三章 国民政府交通部铁路体制第一节 铁道部并入交通部一、铁道部内迁合并为交通部二、交通部铁路组织机制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铁路体制一、铁路体制在奋争撤退转移过程中所受的冲击二、战时铁路建设重心的转移和新线建设三、沦陷区日军对铁路的蹂躏及修建第三节 沦陷区铁路体制一、东北沦陷区及伪满洲国铁路体制二、华北及华中、华南等沦陷区的铁路体制第四节 战后铁路体制的演变及向人民铁路的过渡一、铁路接收及体制演变二、战后向人民铁路体制的过渡

第四章 中国长春铁路体制一、沙俄时期铁路的筹建与争夺(1918年以前)二、苏俄时期东省铁路的风云变幻(1918年—1931年)三、日本挟伪满洲国霸占中东铁路(1931年—1945年)四、中东铁路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新中国铁路早期经营体制的榜样(1946年—1952年)第一节 中国长春铁路的历史沿革一、沙俄对中国东北的铁路侵略二、中国长春铁路的历史由来第二节 中长铁路的行政体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合办中长铁路二、中国长春铁路的体制机制三、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机构设置第三节 中长铁路体制下的运营管理一、主要经营模式二、中长铁路管理体制对中国铁路的深远影响三、中长铁路移交给中国

第五章 铁路行政、经营、运输体制的论述第一节 铁路业界对中国铁路体制的考量第二节 铁路行政体制与经营体制一、铁路行政与铁路运营的体制关联二、行政隶属与经营管理体制分行的国家铁路总公司构想第三节 铁路运输与经营体制关系的演变一、运输体制与经营体制划分的演变二、运输体制中“分处制”与“分段制”的演变

附录一 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大事年表
附录二 邮传部奏筹画全国铁路轨线并缮呈图说由
附录三 中国铁路重要历史时期体制状态示意图一、清末铁路各行其政局面示意图(1898年)二、清末列强侵略中国铁路计划及实施状况示意图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铁路示意图(卢沟桥事变前及东北、华北地区)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铁路示意图(1949年)五、中国长春铁路示意图(1950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935-1949-中国近代铁路体制演变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