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英)斯图尔特·克雷纳
页数:18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02375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战略的本质》对话近现代战略管理领域的领军人、全球最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排行榜获奖者,汇聚企业战略管理界最代表性的战略模型及方法,对战略进行多维度解读。
◆ 对话全球最杰出的战略大师,用世界上最领先的商业思维应对当今最严峻的挑战。本书汇集全球最影响力战略大师以及他们关于战略的洞见,包括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之一C.K.普拉哈拉德、蓝海战略思想创始人W.钱·金、全球化战略专家潘卡· 杰梅沃特、世界一流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和罗杰·马丁等。
◆全书分8个篇章,从战略的缘起到战略新时代,从战略制定到战略执行,从核心竞争力战略到非市场战略,战略大师们对此进行了一一解读,勾勒出战略管理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出最战略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战略的本质》对话近现代战略管理领域的领军人、全球最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排行榜获奖者,汇聚企业战略管理界最代表性的战略模型及方法,对战略进行多维度解读。
◆ 对话全球最杰出的战略大师,用世界上最领先的商业思维应对当今最严峻的挑战。本书汇集全球最影响力战略大师以及他们关于战略的洞见,包括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核心竞争力理论创始人之一C.K.普拉哈拉德、蓝海战略思想创始人W.钱·金、全球化战略专家潘卡· 杰梅沃特、世界一流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和罗杰·马丁等。
◆全书分8个篇章,从战略的缘起到战略新时代,从战略制定到战略执行,从核心竞争力战略到非市场战略,战略大师们对此进行了一一解读,勾勒出战略管理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出最战略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
本书特色
《战略的本质》的编辑推荐:
《战略的本质》是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50)推出的“商业的本质四部曲”的第三本。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瑞敏鼎力推荐!
《战略的本质》是“卓越领导之道书系”最新力作,由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主编。
经典畅销著作《管理百年》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最新系列著作!
湛庐文化出品。
目录
引言 战略,竞争丛林中的引路者
第1章“战略”从何而来
战略是组织一个企业开展活动、实现目标的规划或者行动方式。战略会将企业资源及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考虑在内。对企业而言,总体战略目标主要是获取竞争优势,而且优势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好。
“战略”是什么
战略的缘起
军事实践
战略管理的产生
亨德森与波士顿矩阵
战略新时代
第2章开启战略新时代:竞争战略
未来,企业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就如同在优势的浪潮上冲浪一样,一朵浪花来了,然后又走了;另一朵浪花来了,然后也走了。在竞争优势的浪潮上游刃有余的企业能够妥善应对这种局面。
波特,现代企业战略奠基人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三种竞争战略
价值链体系
质疑的声音
竞争优势的终结
与大师对话丽塔·麦克格兰斯
第3章从资源竞争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战略
长期以来,竞争力源自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建造能力,以及创造前所未有的产品的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在于管理者完善企业的广泛技术与生产技能,并赋权个体业务,使之迅速适应多变机遇的能力。
战略意图
核心竞争力战略
协调战略
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原则
从核心竞争力到管理创新
创造性战略制定
穷人的商机
从核心扩张
与大师对话加里·哈默
与大师对话 C.K. 普拉哈拉德
与大师对话克里斯·祖克
第4章迅速崛起迅速消失的优势:超级竞争战略
随着竞争不断加速和深化,可持续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竞争优势迅速崛起并消失。企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即超强竞争时代。企业必须以不断变化和转瞬即逝的竞争优势为基础展开竞争,打败对手。
什么是超强竞争
新7S框架
达韦尼谈超强竞争战略
领域与革命
商品化的威胁
与大师对话理查德·达韦尼
第5章规划未来,价值创新:蓝海战略
持续的商业成功并非来自于同竞争对手的对抗,因为这种对抗会减少利益,恶性竞争只会造成红海局面。成功来自创造蓝海,即具有高增长潜力且未开发的新市场空间。
从战略角度看价值创新
创造新市场空间的6种模式
行动和模式
6种风险、6项原则和4大障碍
三大战略主张
红海还是蓝海
与大师对话勒妮·莫博涅、W.钱·金
第6章 好战略是一个过程:战略执行
战略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好的战略一开始就是计划周密、形式完整、程序清晰、随用随取的吗?或者说制定战略的过程更随意、更无规律可循呢?这是不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呢?战略是 如何制定的呢?
战略过程
战略5P模型
战略的三种谬论
10种战略学派
制胜战略如何实施
与大师对话罗杰·马丁
第7章 至关重要的战略杠杆:非市场战略
在任何商业环境中都有大量的非市场因素存在。非市场战略可以用于防范对手,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防范出现新的竞争对手和替代品;还能抵御供应商和消费者议价能力带来的威
胁……它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杠杆和股东关系的形象描述。
4I,非市场环境分析
运用非市场战略
在非市场战略中创新
普锐斯,非市场战略的典范
通过巴赫之门
与大师对话戴维·巴赫
第8章世界是战略的
无论企业多么国际化,战略家在为企业提供新战略时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觉得十分受限,他们渴望更大的舞台。国内的激烈竞争往往会促使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超强竞争的国际环境
世界3.0,实现全球繁荣
与大师对话潘卡·杰梅沃特
结语 好战略,坏战略
译者后记
节选
由于 “心理契约”青睐忠诚而不是能力,它为不少平庸之辈提供滥竽充数的避难所,也被看做是管理层的保护伞。
20世纪50年代,“穿灰色法兰绒西装人”是企业职员的典型形象——这一称谓随着斯隆•威尔森(Sloan Wilson)的同名著作流传开来。暗指企业人的事业是基于对这样一个事实的理解:忠心耿耿和出色业绩会带来工作保障——这是互惠机制:管理者获得可观的收入和高度的工作保障,企业得到忠诚勤奋的管理人员——双赢。
劳资之间不成文的约定被称为“心理契约”,最早由麻省理工大学的社会心里学家埃德加•沙因(Edgar Schein)提出。20世纪50年代,沙因对劳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注意到GE和IBM之类公司进行的企业道德灌输,和越战时对战俘的洗脑,有类似之处。
“我在麻省理工见到企业高管,太像洗过脑的战俘了。”沙因告诉我们,“我觉得洗脑(灌输思想)本身不是问题,有害的是错误的价值观。不赞同所灌输价值观,我们就不会认可洗脑。”来自团队的动力加之沙因对于洗脑的了解,之后引领他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并在这个领域建树颇丰。
“心理契约”的核心是忠诚。企业管理者被要求盲目忠于所效力的企业。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在1938年出版的《高管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描述到“人们要求管理者具备的品质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忠诚;忠诚(听任)组织人格统治一切。”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巴纳德看到权利平衡机制已经失效。忠诚是一种正面品行,但容易误入歧途。如果企业战略错误,或者涉及违法、不道德行为,又当如何?同时,对谁效忠也是一个问题。 在50年代,关于企业价值的探究还停留在未经研究探讨的假设阶段。
事业井井有条,管理者们也没有多少动力超越企业界限、以更深广的视野看待问题。企业变成了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延续的主体,支撑着它的是一个庞杂多层的体系。公司至上,至于置身公司之外的消费者,则无足轻重。50、60,甚至70年代,没有哪位管理者是由于质量或服务出问题而丢掉工作的。在某些公司,管理者只会应为欺骗雇主或冒犯上司而失业。任期终身是一种制约,对很多管理者而言,也是现实。
显然这种环境无助于培养敢于积极承担风险的管理人才,“心理契约”青睐沉着可靠的老手。所以当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在她1977年出版的《公司里的男人和女人》(Men and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度审视公司生活时,她发现对一个管理者而言,人们最期待的核心品格就是“可靠”,这个结论并不令人意外。
由于 “心理契约”青睐忠诚而不是能力,它为不少平庸之辈提供滥竽充数的避难所,也被看做是管理层的保护伞。而位于底层的员工,不管有多忠诚,一样避免不了被随意处置的命运。
世易时移,雇员积极投入工作不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思想家们试图解读这个发现对管理者和企业组织意味着什么。希尔维亚•安•休利特(Sylvia Ann Hewlet)是其中领军人物,她是非营利智库工作与生活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Work-Life Policy)的创始总裁,主持“隐形人才流失”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充分挖掘女性和多元文化人才,有来自50个跨国公司及机构参与其中。此外,休利特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性别与政策项目(Gender and Policy Program)的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