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

封面

作者:陈道德曾祥云

页数:295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101657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了一个新的范式——符号学,来对先秦名辩学进行专题研究。在作者看来,传统形式逻辑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大部分。“概念”用索绪尔的话来说是符号的“所指”,在传统形式逻辑中根本没有考虑符号的“能指”,而先秦名辩学中的“名”恰恰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是语言符号。“判断”和“推理”主要研究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属于语形学的研究内容,遗憾的是先秦名辩学中根本没有涉及推理有效的问题,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语形学的内容。名辩学中所讨论的推理都是语用推理,而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中又根本没有研究语用推理方面的问题。与此相反,符号和语用推理在符号学中都给予了充分的研究。所以,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名”是语言符号不是概念。用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研究范式,把“名”解释为“概念”,这种解释太牵强。因为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领域内的东西,是“所指”。符号则是符形和符义的结合体,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是不能分开的。先秦文献中的“名”是语言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和声音符号)。如果指文字符号,它就是字形和字义的结合体,如果是声音符号,它就是音响形象和概念的结合体。

作者简介

陈道德,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本书特色

陈道德、曾祥云编最的《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批准号:06BZX048)的最终成果。
全书共十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范式研究我国先秦名辩学的得与失。第二部分(第二章),介绍了符号学这门新兴学科,使人们对符号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作为用符号学这种范式研究我国先秦名辩学的背景知识。第三部分(第三至六章),用符号学范式研究了我国先秦时期的名学。第四部分(第七至十章),用符号学范式研究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辩学。以往研究先秦名辩学的最作多以人物为线索,而本书则以问题为线索,使得问题的讨论最集中、最清晰、最有条理性。

目录

目录序
导论 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第一章 符号和符号学第一节 符号第二节 符号学第三节 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
第二章 名的实质、功能和分类序
导论 符号学是深化先秦名辩学研究的更优范式
第一章 符号和符号学第一节 符号第二节 符号学第三节 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
第二章 名的实质、功能和分类第一节 名的实质第二节 名的功能与作用第三节 名的分类
第三章 名实关系及其规范第一节 孔子“正名”的意义第二节 《邓析子》《尹文子》和《管子》的名实观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名实观第四节 公孙龙“唯谓”的名实观第五节 荀子论用名的原则
第四章 命名理论第一节 《尹文子》的命名思想第二节 公孙龙论兼名的构成第三节 荀子的命名思想
第五章 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尹文子》的“自离”说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牛马非牛非马”论第三节 公孙龙论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辩的对象、功用和分类第一节 邓析论“辩”的功用与区分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对象和作用第三节 荀子论辩说的实质和种类第四节 《吕氏春秋》论“辩”的目的和种类
第七章 辩的原则和要求第一节 墨子论“辩”与“故”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原则和要求第三节 荀子论辩说的原则和要求第四节 韩非论辩言的标准和要求
第八章 辩的方法与谬误第一节 邓析的“言之术”第二节 后期墨家论“辩”的方法与谬误第三节 韩非的“辩说之难”
第九章 先秦辩学余论第一节 先秦辩学之余风第二节 先秦辩学与古印度、古希腊辩学之比较第三节 先秦辩学与西方逻辑之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收起全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符号学视野下的先秦名辩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