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说老子-玄之又玄

封面

作者:罗养毅著

页数:400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12540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被誉为“万经之王”。对老子的研究是古今中外引人注目的一支显学。在国际上,思想界非常推崇老子,《老子》在世界上的发行量位居第二,仅次于《圣经》。西方的思想界很大一部分学者,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地利籍的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著名的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等,都是受到了老子的启发而创造出了重大的理论。

本书将老子及其《道德经》五千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深刻独到的见解对于世人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管理者治理机构、国家,处理邦交关系等,都有深刻的启迪作用。老子的思想不但是先人留传给我们中国人的宝贵文化财富,也是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成果,其影响至今绵绵不绝。本书观点独到、不落窠臼,尽可能回到老子的语境中去解读老子,不仅说其然,也说其所以然,实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罗养毅,1954年生,当过铁路建设兵团战士、工人、大学教师。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外交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某出版社编审,长期做图书编辑工作。已退休。

本书特色

老子的道论开中国思辨哲学的先河,以理性思维去寻求天地万物的本原,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正是老子发出了中国的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先声,从而使道家立于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头。两千多年以来,老子的思想从来都是中华文化内核的组成部分。读懂老子也就读懂了中华文化的魂。

最章 老子——和光同尘的智者
老子发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先声,使道家站在了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头。老子是孤独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这份孤独。他不屑与世人追名逐利,守着一份宁静,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还是修道的开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第二章 老子与道家——隐逸文化的代表老子的道论开中国思辨哲学的先河,以理性思维去寻求天地万物的本原,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正是老子发出了中国的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先声,从而使道家立于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头。两千多年以来,老子的思想从来都是中华文化内核的组成部分。读懂老子也就读懂了中华文化的魂。

最章 老子——和光同尘的智者
老子发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先声,使道家站在了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头。老子是孤独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这份孤独。他不屑与世人追名逐利,守着一份宁静,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还是修道的开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第二章 老子与道家——隐逸文化的代表
隐逸是一种文化,与正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隐士有入仕的才能,有入仕的条件,却愿意远离政权,离群索居,追求一种自我的圆满。传承老子思想的道家分两大流派:一是楚之庄子学派,一是齐之稷下道家。入仕则从黄老,在野则学庄周。

第三章 老子与道教——被主神的人
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凡有道教宫观的地方就会看到供奉老子的神位。在道教中,老子是被主神的,他并没有亲创道教。但道教将老子奉为尊神,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老子作为被神化的人物在民间的影响远大于在宫廷的影响。

第四章 老子之道
老子用他的思想之手触摸到了一种独立的、先于天地而生的、无所不包的、永恒不息的、对万事万物起支配性作用的存在。他的惊天一语,可谓惊世骇俗,问出一条中华文化的根脉,问出一个影响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道家学派。老子之道是有无之道,是创生万物之道,也是人的因循之道。

第五章 老子之德
道内在于物,化而为德。“德”因“道”而存在,“道”通过“德”来显现。德具有纯真、简单、直接,并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特性。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宽容谦下、知足知止和见素抱朴是德的具体内涵。

第六章 老子的大生命观
道归根结底左右着天、地、人的兴衰存亡。个体的生命是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个体生命的出生入死和整体生命的复命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在于自然。养生贵在养心,养心贵在养性,养性贵在淡泊,淡泊贵在平和,平和贵在寡欲。

第七章 老子的为政理念
天下是被天下人寄托给圣人的,圣人是被委托治理天下的人,受到被委托人的信任,应当全心全意为天下人理政,而不可将公权力私用。抽象概念“圣人”是完美人格的代表。圣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所作所为要符合道的准则。

第八章 解读《老子》的两种路向
解读《老子》有两种路向:一种是将其作为深奥的思想;另一种则作为宗教的“经”。这两种路向是道家与道教的分野。这两者相互交叉,各取所需。历朝历代各种不同的版本对《老子》的解读释义,是传播老子思想的载体。

目录

目录

第一章老子——和光同尘的智者 /

老子发出了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先声,使道家站在了诸子百家掀起的思想大潮的潮头。老子是孤独的思想者,他似乎也很享受这份孤独。他不屑与世人追名逐利,守着一份宁静,甘于寂寞、甘于淡泊。老子还是修道的开山鼻祖,提出了一整套修道方法。

一、百家争鸣的先声
/

百家争鸣老子为先 /

二、老子——孤独的思想者 /

老子的独白 /

三、老子——修道的开山者
/

修道的前提 /

修道的过程 /

修道的方法 /

内修与得道 /

第二章老子与道家
——隐逸文化的代表 /

隐逸是一种文化,与正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隐士有入仕的才能,有入仕的条件,却愿意远离政权,离群索居,追求一种自我的圆满。传承老子思想的道家分两大流派:一是楚之庄子学派,一是齐之稷下道家。入仕则从黄老,在野则学庄周。

一、隐逸文化的缘起
/

二、道家的学脉传承 /

老子与庄子 /

老子与稷下道家 /

第三章老子与道教——被主神的人 /

走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凡有道教宫观的地方就会看到供奉老子的神位。在道教中,老子是被主神的,他并没有亲创道教。但道教将老子奉为尊神,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老子作为被神化的人物在民间的影响远大于在宫廷的影响。

一、老子神话与神化老子
/

二、道教的兴起与老子 /

太平道 /

五斗米道 /

三、道教早期各流派 /

金丹道 /

天师道 /

楼观道 /

第四章老子之道 /

老子用他的思想之手触摸到了一种独立的、先于天地而生的、无所不包的、永恒不息的、对万事万物起支配性作用的存在。他的惊天一语,可谓惊世骇俗,问出一条中华文化的根脉,问出一个影响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道家学派。老子之道是有无之道,是创生万物之道,也是人的因循之道。

一、道的缘起
/

智者的困惑 /

惊天一语 /

以“道”命名 /

二、哲人释道 /

“无”“有”之道 /

“故有无相生” /

三、“执古之道” /

道生万物 /

“道之为物” /

“道”存在的形态 /

道的运行方式 /

得道与失道 /

第五章老子之德 /

道内在于物,化而为德。“德”因“道”而存在,“道”通过“德”来显现。德具有纯真、简单、直接,并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特性。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宽容谦下、知足知止和见素抱朴是德的具体内涵。

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二、自然无为 /

老子的自然 /

“无为”之为 /

三、柔弱不争 /

“柔弱胜刚强” /

柔弱居上 /

不争之德 /

四、宽容谦下 /

五、知足知止
/

知足之足 /

知止不殆 /

六、见素抱朴 /

第六章老子的大生命观 /

道归根结底左右着天、地、人的兴衰存亡。个体的生命是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个体生命的出生入死和整体生命的复命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在于自然。养生贵在养心,养心贵在养性,养性贵在淡泊,淡泊贵在平和,平和贵在寡欲。

一、天、地、人
/

二、“出生入死”与“复命” /

三、“长生久视”之道 /

生死在天亦在人 /

养生贵在养心
/

养心贵在寡欲 /

养生贵在淡泊 /

第七章老子的为政理念 /

天下是被天下人寄托给圣人的,圣人是被委托治理天下的人,受到被委托人的信任,应当全心全意为天下人理政,而不可将公权力私用。抽象概念“圣人”是完美人格的代表。圣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所作所为要符合道的准则。

一、老子的天下观
/

天下为何物? /

二、为政者的德行 /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圣人“以百姓心为心” /

“圣人为腹不为目” /

圣人应当身体力行 /

圣人应有度量、有担当 /

三、圣人之治 /

遵道而为 /

无为而治 /

“以正治国” /

“啬”为国本 /

“不以兵强天下”
/

“以奇用兵” /

邦交之道 /

四、“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

第八章解读《老子》的两种路向 /

解读《老子》有两种路向:一种是将其作为深奥的思想;另一种则作为宗教的“经”。这两种路向是道家与道教的分野。这两者相互交叉,各取所需。历朝历代各种不同的版本对《老子》的解读释义,是传播老子思想的载体。

一、传世《老子》的流变
/

解读老子思想的滥觞 /

两汉时期对老子思想的解读 /

王弼与老子思想的传播 /

二、老子五千言与道教教义 /

河上公的《老子章句》 /

张道陵与《老子想尔注》 /

葛玄的《老子节解》 /

结语 /

附录 /

各章出现的《老子》章节 /

主要参考资料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说老子-玄之又玄》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