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弗兰克·A.基尔曼 等著,周璐铭 等译
页数:2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0101536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教授主编,作为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研究中心)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在美国军界、政界及学术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战争战略问题的必读书目之一,自出版以来曾多次重印。本书主要汇集了20世纪60、7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国知名战略家对中国古代至近代战争行为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汉、唐、宋、明等朝代历次重大战争战略决策过程的个案分析,并由此总结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 (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译者:门洪华 刘笑阳 李晓寒 周璐铭
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道德经》英文译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1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东亚秩序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等专著8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6部,《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等主编、合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担任“大战略研究丛书”“大国战略研究丛书”“国家战略书系”“东北亚战略书系”等丛书和《中国战略报告》(年刊)的主编。
目录
导言中国丰富的战争经验
文武之道:军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中国官僚政治包含着多少尚武精神?
亚洲内陆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本书的个案研究
中国的战争行为
先秦时期的战争:阶段与形式
备战的范例
肉搏战:对战斗和士兵的指挥
战后
城濮之战
井陉之战
结论
汉武帝的征伐战争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总体进程
汉王朝的实力和局限
汉朝军事战略的要素
汉军的战场指挥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结果
地方对中央的防御:淮西战争(815—817年)
淮西:唐代中后期的自治藩镇
中央和地方的战争准备
战争的第一阶段(815—816年)
战争的第二阶段(817年)
对淮西防御性质的猜想
中世纪中国的攻城与守城
防御准备
武器和战术
十三、十四世纪的三场守城战
结语
1363年鄱阳湖之战:明朝建立之时的内陆水战
竞争的战略要素
周旋于对手之间的明军(1360—1362年)
汉军对南昌的包围(1363年6—7月)
浙江的反明叛乱(6—8月)
明向长江上游的远征(8月15—25日)
陈友谅解除对南昌的围困(8月28日)
鄱阳湖水战(8月30日—9月2日)
水战的结束和陈友凉之死(9月2日—10月3日)
1449年土木之变
一、蒙古国的兴起
二、宦官专政与1449之役
三、土木之变始末经过
四、错失发展良机的蒙古
五、没有汲取教训的中国
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贺凯
一、军事问题的实质
二、胡宗宪: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三、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
四、结论
译后记
文武之道:军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中国官僚政治包含着多少尚武精神?
亚洲内陆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本书的个案研究
中国的战争行为
先秦时期的战争:阶段与形式
备战的范例
肉搏战:对战斗和士兵的指挥
战后
城濮之战
井陉之战
结论
汉武帝的征伐战争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总体进程
汉王朝的实力和局限
汉朝军事战略的要素
汉军的战场指挥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结果
地方对中央的防御:淮西战争(815—817年)
淮西:唐代中后期的自治藩镇
中央和地方的战争准备
战争的第一阶段(815—816年)
战争的第二阶段(817年)
对淮西防御性质的猜想
中世纪中国的攻城与守城
防御准备
武器和战术
十三、十四世纪的三场守城战
结语
1363年鄱阳湖之战:明朝建立之时的内陆水战
竞争的战略要素
周旋于对手之间的明军(1360—1362年)
汉军对南昌的包围(1363年6—7月)
浙江的反明叛乱(6—8月)
明向长江上游的远征(8月15—25日)
陈友谅解除对南昌的围困(8月28日)
鄱阳湖水战(8月30日—9月2日)
水战的结束和陈友凉之死(9月2日—10月3日)
1449年土木之变
一、蒙古国的兴起
二、宦官专政与1449之役
三、土木之变始末经过
四、错失发展良机的蒙古
五、没有汲取教训的中国
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贺凯
一、军事问题的实质
二、胡宗宪: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三、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
四、结论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