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永炎篇-薪火传承-2

封面

作者:张华敏,王燕平,于智敏主编

页数:27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1172384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张华敏、王燕平、于智敏主编的《薪火传承–永炎篇(2)(精)》是一部从中医药学科:里念与发展、中医药概念诠释与解析、中医临床诊疗思路与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整理、总结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先生学术思想的著作。内容主要包括理念篇、临床篇、诠释篇三部分。 “理念篇”展现王先生对学科发展框架的思考并寻找中医药学的学术方向与思路方法,思考中医药学的前途命运与未来,这不仅关乎中医药学的前途,也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临床篇”通过鲜活的临床案例、查房实录,探寻王永炎临床诊疗的思维过程和用药特色,以开启智慧,使读者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诠释篇”通过对证候、玄府、禀赋、病络等几个最具中医特色核心概念的诠释,由理解、解释向临床应用转化,通过概念的解析搭建中西医学融会交流的桥梁与平台,为构建统一的新医药学做一份基础性工作。 王永炎先生主张,中医学人要“读经典,做临床,参名师,悟妙道”。本书将思路、理念、方法与具体的临床病症诊疗、中医概念诠释有机结合起来,可谓相互印证,触类旁通。如果能就某一个问题有所感悟,庶几可以举一反三。

本书特色

该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理念篇,全面展现了王永炎院士关于中医药学科发展的理念,内容涉及到中医药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中医药学科建设的目标、发展动力和具体研究方向,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教育,中医药方法学、从多学科角度审视中医,以及如何发挥中医药学的原创优势等方方面面;第二部分临床篇,重点展现了王院士关于脑病诊治的医案及查房实录,以及象思维在中医临证中的运用;第三部分诠释篇,通过对证候、玄府、禀赋、病络等中医概念的诠释,将诠释学理论与方法引入中医学的研究

目录

上篇 理念篇 第一章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中医药学发展 一、文化冲突下的中西医差异 二、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医药学 三、文化自觉与弘扬中医药 第二章 人类健康需求下的中医药学学科发展趋势与方向 一、中医药学学科建设体系日益成熟 二、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学科发展 三、传承是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基石 四、中医药学学科方向的变革与目标中篇 临床篇 第三章 脑病临床验案 一、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4例 二、益气回阳法防治中风后热厥欲脱变证案 三、化痰通腑治疗中风病呃逆变证1例 四、调补肝肾治疗多发性硬化(筋痿)1例 五、益气化痰、活血通窍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呆病、中风显效案 六、清暑祛湿法治疗吉兰一巴雷综合征案 七、运动神经元病验案两则 八、清开灵并清营汤加减治愈温毒(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案 九、益气滋肾温肾三步法治疗风搐风痱证(大舞蹈病) 十、舒筋通络汤合温胆汤治疗头晕头痛并失眠案 第四章 查房实录及感悟 一、详析四诊素材,慎思临证技巧 二、中医望诊须凝神,三部九候示内涵 三、王永炎教授五步查房法 四、瘀毒内陷泥丸宫,阴阳俱虚类中风 第五章 象思维与中医临床思维 一、临床思维假说 二、象思维与取象比类 三、象思维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 四、象思维与中医临床思维构建 五、象思维的评价下篇 诠释篇 第六章 证候概念诠释 一、证候概念形成和发展轨迹 二、证候概念的现代科学诠释 三、证候特征诠证及模型构建 第七章 玄府概念诠释 一、玄府相关名词历史勾勒 二、概念诠释 三、玄府的现代医学生理学基础 四、实证研究 五、小结 第八章 禀赋概念诠释 一、禀赋概念的现代诠释 二、禀赋与中风发病相关性研究 三、小结 第九章 病络概念的诠释 一、络脉及病络的概念疏理及历史源流 二、病络学说的现代诠释 三、病络的病机演化规律 四、病络的证候诊断 五、病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研究 六、病络学说的实践应用研究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永炎篇-薪火传承-2》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3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