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铁流徐锦庚
页数:382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329446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家记忆 一本的中国传奇》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传奇,一段不能遗忘的国家记忆。 大革命时期,一本名被错印成《共产党宣言》的小册子,被一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带回了山东广饶刘集村。 《国家记忆 一本的中国传奇》与中国鲁北平原上的农民兄弟,演绎了一段怎样的传奇?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本书特色
《国家记忆 一本的中国传奇》讲述了大革命时期,一位年轻的女党员把一本名被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小册子带回了山东广饶刘集村。这本马克思、恩格斯写给世界工人的书,引起了农民兄弟的强烈共鸣,由此拉开了鲁北平原上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
目录
第一章 经典的诞生
1.“天鹅之家”的记忆
2.让空想变成现实
第二章 传薪者
1.一群寻路的人
2.书名被错印成《共党产宣言》
3.译者陈望道的沉浮人生
第三章 一个红色幽灵在中国乡村
1.历史没有远去
2.谁是第一
3.《共产党宣言》传到了农民手里
4.穷人听大胡子的话没错
第四章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共产党宣言》就是咱泥腿子的号角
2.好日子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
第五章 忠诚与信仰
1.这本《共产党宣言》比我们生命还重
2.是《共产党宣言》让我走到今天
3.“一门三英匾”做了棺材板
4.我去找老伙计们学《共产党宣言》了
第六章 寻找《共产党宣言》
1.刘集惨案那天还发生了什么
2.发现首译本《共产党宣言》
3.不能遗忘的国家记忆
后记
附录一 广饶版本《共产党宣言》的考察报告
附录二 广饶藏本《共产党宣言》复制版书影
节选
《国家记忆 一本的中国传奇》: 1975年的新年刚过,一些细心的人在不经意中发现,曾一度沉寂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忽然热闹了起来。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一片忙碌。再仔细打量这座庄严的建筑物,人们又看到,大会堂的门外张灯结彩,楼顶上也新换了一排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召开了。 消息传开,国人这才忽然想起: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原来还有这么一件大事。 第三届全国人大是何时召开的?人们在脑海深处搜寻,许久,才打捞出记忆碎片:1964年12月至1965 年1月(只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原本每届五年、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会议没再举行过,至今整整十一年了。 张劲智是人民大会堂的一名普通服务员。会议开始前,他被叫到主席台一侧的四川厅。 进门一看,张劲智愣了:空荡荡的大厅里,邓颖超大姐孤零零地坐在角落。 张劲智是经验丰富的老服务员,参加过第三届人代会的服务工作,多次见过邓大姐。他赶紧趋步向前,想打声招呼,忽然发觉气氛不对。 邓大姐一向亲切随和,没有一点架子,往常见了工作人员,笑容可掬,一脸阳光。今天,她却是满脸忧郁,若有所思。 见张劲智进来,邓大姐向他招招手,示意他坐到身边。张劲智心怀忐忑,侧着身子坐下。 小张,听说今天是你在主席台服务?邓大姐上来就问。 是。张劲智小心回答。 总理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只喝了多半碗粥,一点干的都没吃。他讲完话后,你盯着点,别让他晕倒了。邓大姐一脸的牵挂。 张劲智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才明白邓大姐为什么如此忧郁。 周恩来三年前就病了。 1972年5月,保健医生张佐良按惯例,为总理做小便常规检查时,从显微镜里发现了四个红细胞。几天刚过,红细胞的数量猛增,一下子到了八个。到北京医院复检时,确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那一年,周恩来七十四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