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立民
页数:53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5325385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德的努力,各宗仍有新的建树。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佛教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撃。
《威音》佛刊于1930年1月创刊,初为半月刊,至第二十五期,始改为月刊,于1937年9月停刊,共出版七十八期。原刊载文章以论说、宗乘、释经、密乘、译述、杂记、专着、演坛、新闻等九类分期出版。受杂志刊物篇幅限制,有些文章连载跨度达数年之久,分散在各期之中,稽索甚杂,阅读不便。现香港志莲净苑文化部发愿将《威音》佛刊以(文库)形式重新归类编集,请吴立民先生任主编,重新标点整理,参照原刊物分类将全书分为论说、宗乘、释经、密乘、译述、杂记、专着、演坛、新闻九卷。原刊物首面图书亦集中附于(新闻卷)末,并于各卷末附列(《威音文库》总目录)。
作者简介
吴立民,号吴明,法名信如(1927)年生。祖籍湖北阳新,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从事教学。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等职,现任中国佛教
目录
重印威音佛刊总序
出版说明
发刊辞
般若与业力:上册
绪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大小二乘分裂的大势
第一节 研究的顺序
第二节 大小二乘分裂的由来
第三节 印度大小二乘的派别
第四节 传动中国的大小二乘
第二章 大小二乘教义上的区别
第一节 区别的范围
第二节 区别的探源
第三节 大小二乘的比较表
第三节 大小二乘的根本要义
第三节 关于区别上的破执
第二篇 般若论
第一章 由般若而起的大乘教义
第一节 般若的解释
第二节 般若的体用
第三节 般若的修行
第四节 般若的证入
第二章 大乘诸宗与般若
第一节 印土空宗与般若
第二节 印土有宗与般若
第三节 中土三论宗与般若
第四节 中土法相宗与般若
第五节 中土禅宗与般若
第六节 中土净土宗与般若
第七节 中土天台宗与般若
第八节 中土华严宗与般若
第九节 中土真言宗与般若
第十节 中土律宗与般若
般若与业力:下册
第三篇 业力论
第一章 由业力而起的小乘教义
第一节 业力的解释
第二节 业力的重要
第三节 业力的体用
第四节 业力的修行
……
第二章 小乘诸宗与业力
第四篇 合论
第一章 般若与业力的对观
第二章 般若与业力的相合
自跋
教海观澜录:上册
教海观澜录:下册
《威音文库》总目录
出版说明
发刊辞
般若与业力:上册
绪言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大小二乘分裂的大势
第一节 研究的顺序
第二节 大小二乘分裂的由来
第三节 印度大小二乘的派别
第四节 传动中国的大小二乘
第二章 大小二乘教义上的区别
第一节 区别的范围
第二节 区别的探源
第三节 大小二乘的比较表
第三节 大小二乘的根本要义
第三节 关于区别上的破执
第二篇 般若论
第一章 由般若而起的大乘教义
第一节 般若的解释
第二节 般若的体用
第三节 般若的修行
第四节 般若的证入
第二章 大乘诸宗与般若
第一节 印土空宗与般若
第二节 印土有宗与般若
第三节 中土三论宗与般若
第四节 中土法相宗与般若
第五节 中土禅宗与般若
第六节 中土净土宗与般若
第七节 中土天台宗与般若
第八节 中土华严宗与般若
第九节 中土真言宗与般若
第十节 中土律宗与般若
般若与业力:下册
第三篇 业力论
第一章 由业力而起的小乘教义
第一节 业力的解释
第二节 业力的重要
第三节 业力的体用
第四节 业力的修行
……
第二章 小乘诸宗与业力
第四篇 合论
第一章 般若与业力的对观
第二章 般若与业力的相合
自跋
教海观澜录:上册
教海观澜录:下册
《威音文库》总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