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其成著
页数:111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132375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丹波父子是指丹波元简和丹波元胤、元坚父子,三人同为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汉医学家。在中医文献的考据、训诂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医思想文化丛书:丹波父子医籍训诂》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丹波氏的家系以及丹波元简、元胤、元坚的生平及学术源流,第二章分析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主要特点,第三章归纳分析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方法,第四章总结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成就与不足。
作者简介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中医文化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09年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主要著作分四个系列:《易学研究丛书》《国学经典全解丛书》《国学养生丛书》《中医思想文化丛书》。
目录
第一章 丹波父子评传及学术源流
一、丹波氏家系
二、丹波父子生平
三、丹波父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四、清代朴学对丹波父子的影响
五、丹波父子对中医的贡献
第二章 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特点
一、以各医家注释为判断基础
二、以训诂学著作和清儒段、王之说为立论依据
三、以同时代的文史著作作为文献佐证
四、以因声求义和据文证义为主要训诂方法
第三章 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方法
一、因声求义法(声训)
二、据文证义法(义训)
三、综合求义法
第四章 丹波父子医籍训诂的成就与不足
一、成就
二、不足
附录
丹波元简·素问识·序
素问识·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素问识·卷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素问识·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识·卷一·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素问识·卷一·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素问绍识·序
灵枢识·综概
灵枢识·跋
伤寒论辑义·序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题辞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医思想文化丛书:丹波父子医籍训诂》: 二、据文证义法(义训) 据文证义法是根据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求词义的方法。一个多义词,当它置身于一定语言环境时,其意义就是单一的,或者是用本义,或者是用某一个引申义或假借义。因而要判断该词在某一语境中的意义,就不能不考虑上下文的意义。因而据文证义法判断的意义理当是恰切的。 词义具有概括性和具体性相统一的特性。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是同一民族对同一事物的共同认识,这就构成了一个词的概括意义(词典上所表述的意义常常是概括意义)。词义的具体性是指词在使用状态(特定语言环境)和运动过程(从本义到引申义,以及引申的方向、规律)中显示出来的具体意义。 据文证义是训释词语在使用状态中的具体意义,训诂学家(注释家)在训释时很少孤立和抽象地释解词义,而是十分注重句、段、章对词义的确定作用,注重专书、专门作者、特定体裁和特有写作意图所赋予某一古代文献用词的特点和习惯。 然而要判断某一词在某一语境中的意义又必须首先知道该词有哪几个义项。这就需要广泛阅读古籍,尤其是古代的字书、辞书及韵书(训诂专著)。 丹波父子继承中国训诂学家据文证义的经验和传统,大量吸收中国训诂学家由随文释义而积累的词义研究成果,不难看出丹波氏得益于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当时中国清儒对词义的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成就。清代以前的字书、辞书主要有《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尔雅》(西汉学者)、《释名》(东汉·刘熙)、《方言》(西汉·杨雄)、《广雅》(三国·魏张揖)、《字林》(晋·吕忱)、《玉篇》(南朝·顾野王)、《切韵》(隋·陆法言)、《广韵》(宋·陈彭年)等。清代是训诂学鼎盛时期,训诂专著极为丰富,著名的有《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广雅疏证》(王念孙)、《助字辨略》(刘淇)、《读书杂志》(王念孙)、《经义述闻》(王引之)、《经籍纂诂》(阮元)、《经传释词》(王引之)、《古书疑义举例》(俞樾)等。丹波氏熟习这些训诂专著,尤其是清儒著作(重在段、王),所以,在运用据文证义法时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值得注意的是,据文证义法毕竟不是直接探求词义的方法。如果对某词的意义一无所知,无论怎么联系上下文,也很难准确地推出该词的意义。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古籍训诂的一种极为重要、可行的方法。在已识词的诸个义项的前提下,运用此法,所得结论可信度无疑是相当高的。即使未知词的某个义项(并非一无所知),根据这种方法再参照其他方法(如因声求义法、因形求义法、比较互证法等)也是能够推测出该词的具体意义的。 丹波父子的著作常常使用“推他语例”“以理推之”“推前文例”之语,表示是在运用据文证义法推测词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