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

封面

作者:刘秉文

页数:220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1191023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978年,为了家庭团聚,我调到了上海市外办。在那里工作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文坛的泰斗巴金。八十年代初,巴老多次积极鼓励我,通过文学翻译,率先向中国介绍当代的法国文学。1984年秋,我应邀来法国进修。此后,十四年间,他用颤抖的手、燃烧的心给我写了十几封信。每次我回国,他都带病接见我,给我赠送自己的著作,并亲笔签名。可以坦率地说,巴老的这些谈话,信件以及他晚年的作品,促使我在巴黎三大选择了比较文学的专业,走上了文学研究的道路。1985年,我在法国定居。此后,又得到不少法国朋友的支持。是他们帮助我结识了法兰西第1位女院士玛·尤瑟纳尔、法兰西终身大使马纳克,以及彼·让·雷米院士。这些名人又帮助我获得了法国政府的奖学金。以此,我才完成了《尤瑟纳尔的东方小说集的类比技巧》(法文84页)和《巴金与法国》(法文516页)这两部论文;从而分别获得了法国语言学准博士学位和法国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如果说我在外事翻译工作中,在文学翻译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得到了人们的称赞,这是和周恩来总理,以及上述那些中外的世界名人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这就是我写作这本散文集《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的缘由。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作者谨以《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献给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是他们的人格、品德和著作,深深地铭刻在我的生活轨迹上。愿读者也能分享文中所记载的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作者简介

  刘秉文,法国比较文学博士翻译家。  河北邢台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曾长期担任文化部官方法文翻译,见证了中法外交史上的诸多大事。多年来,她笔耕不辍,翻译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60年代,她翻译的影片《半夜鸡叫》荣获法国戛纳电影节的佳美术片奖;80年代,她率先向中国介绍了尤瑟纳尔和萨特等法国大作家;她领衔翻译的法国名著《艾蒂安》,在国内发行了36万余份。1984年前往法国进修。1985年和1992年,先后完成7《尤瑟纳尔东方小说集的类比技巧》和《巴金与法国》两部论文,因此获得法国语言学的准博士学位和法国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2002年,在巴黎索邦第1大学开创了中文课,连续任教8年,直到2010年退休。此后,她继续文学创作。

本书特色

《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是文化部资深法文翻译刘秉文女士回忆自己生命中的世界名人。
本书分为五章,收录了《永远的关怀和帮助》《每当我拿起外文字典》《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限的自豪》《难忘的文艺晚会》《巴金的为人》《远方的贺信》《怀念作家部长夏衍》等散文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深切怀念周恩来总理
天赐良机
——记周恩来总理对我的第一次谈话
永远的关怀和帮助
高山仰止
——二十世纪的两大伟人同时出现在接待大厅
周恩来总理和阿贝尔·冈斯(上)
周恩来总理和阿贝尔·冈斯(下)
冈斯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伟大的日子
周恩来总理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护了我们
疾风暴雨中岿然屹立的伟人:周恩来总理
——1973年秋两次接待国宾
超强的工作刚强的毅力
每当我拿起外文字典
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模范夫妻的合影

第二章 周恩来总理指导我们访问非洲
“当天空布满阴云的时候,是中国伸出了援助的手”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限的自豪
几内亚的传奇人物
——几内亚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塞古·杜尔
难忘的文艺晚会
“中国人、中国人!周恩来、周恩来!”
毛里塔尼亚外长的家宴

第三章 追思陈毅外长
陈毅外长、兼北外的荣誉校长谈“红与专”
陈毅外长邀请我跳舞
最后一次见面
——电梯里短暂的对话
为什么人们永远缅怀陈毅外长?

第四章 回忆中国文学泰斗巴金
巴金对我说(一)
巴金对我说(二)
颤抖的手燃烧的心
巴金的为人
远方的贺信
巴金——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
“她是我的一位朋友”
新世纪与巴金文学研究
——致第五届巴金文学国际研讨会
巴金开创了中法比较文学的先河
——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

第五章 纪念其他的世界名人
绿色穹顶下的一枝奇葩
——忆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女院士玛·尤瑟娜尔
法中友谊的伟大使者
——怀念马纳克大使
怀念作家部长夏衍
人生苦短
——悼念法兰西院士彼·让·雷米先生
难忘的曾涛大使
缅怀陈荒煤副部长
黄山老人走了
——怀念中国著名的画家刘海粟及其夫人夏伊乔

代后序
亲爱的祖国,我永远是您的孩子

节选

  《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  周恩来常年累月超负荷地工作。他的责任心之强,工作量之大,效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长达26年之久。“文革”动乱之前,他每天平均工作12个小时,实际上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1966年5月,全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领导纷纷被打倒。林彪、康生、陈伯达,以及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在全国掀起了无政府主义的歇斯底里。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刘少奇、邓小平,以及彭真等同志先后被打倒。周总理的左右手,即国务院的副总理也相继下台。建国十七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厦第一次出现了动摇。国家的日常工作全部压在周总理一个人身上,使得他“无处不在,无事不管”。“文革”当中,周总理每天平均工作达16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8个小时。他经常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苦撑危局,管理六亿人口的大国,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转。他的功德感天动地,获得了全世界一切有良知的人的敬佩。  周总理说过:“我的时间不是我个人的,是属于党的,属于人民的。”他真正做到了时时刻刻为人民服务。每当我们想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想起他精神上遭受“四人帮”的打击,身体上遭受癌症的折磨,我们就心疼不已。早在1972年5月,医学专家吴阶平就发现了他患有膀胱癌。从1973年1月开始,他多次血尿,其痛苦可想而知。1974年5月,周总理病重,不得不住进了305医院。此后,他接受了大大小小的手术不计其数。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忍耐,与绝症带来的疼痛做了不懈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尽管重病缠身,他仍然坚持国家的领导工作,丝毫没有放松。根据有关同志的统计,在此期间,他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达161次,同中央部门的谈话达55次。他还强打精神出面接待外宾达63次。在医院内召开各种会议20次,甚至还出院开会20次。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即使身体健康的青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像他这样身患癌症的老人了。上面短短的几行数字,念起来那么迅速,但是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周总理承受的巨大的疼痛,是他备受折磨的忍耐,是他为国为民无私的奉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把所有的伤痛都留在了自己的身上,把所有的爱心留给了中国人民。  邓小平说过,“周总理的一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甚至16个小时,一生如此,”…陈云同志说:“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叶剑英同志说:“在极其复杂和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同志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生命中的世界名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28627.html